研究了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白叶枯病互作中活性氧积累,膜脂过氧化发生,脂氧合酶活性,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非亲和性互作早期受侵叶片中积累大量活性氧(超氧阴离了、过氧化氢等);脂氧合酶活性开高,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从而启动膜脂过氧化,造成膜透性升高和生理功能受损,导致过敏性反应;在亲和性互作中活性氧积累和脂氧合酶活性在早期无明显增加,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上升,不发生膜脂过氧化,导致感病反应。这说明在非亲和性互作早期积累的活性氧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升高及由此启动的膜脂过氧化是水稻过敏性抗病反应必不可少的生理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植物激素在水稻与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光合膜脂的功能及其与蛋白质的互作机理
Retromer介导的蛋白转运机制及其在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RCA与Rubisco互作及其与水稻抗逆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