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天山南麓和北麓的活动背斜构造地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南北两麓活动背斜构造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与演变,分析天山南麓和北麓构造地貌的异同,探讨天山地区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活动褶皱构造地貌演化基本规律,这对提高褶皱构造地貌研究的理论水平,探讨我国西北地区活动褶皱构造地貌演化规律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区域与逆断层和褶皱有关地震的危险性评价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以天山南麓和北麓的活动背斜构造地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南北两麓活动背斜构造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与演变,分析了天山南麓和北麓构造地貌的异同,探讨了天山地区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活动褶皱构造地貌演化基本规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发表了7篇论文,培养了2名博士研究生,主要成果包括:(1)褶皱构造地貌发育的时间、幅度与模式(2)天山北麓奎屯河河流阶地对构造运动的反应;(3) 独山子地区古地震与冲沟发育;(4)天山南麓博斯坦河河流地貌对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反映;(5)洪积扇形态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6)天山南北麓河流地貌初步对比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天山北麓河流地貌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山西地堑系中条山西北麓活动构造地貌研究
天山北麓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
中国北方东西部活动构造地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