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碰撞造山环境碳酸岩起源演化及深部过程的Li同位素制约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301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田世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竹森,侯可军,苏嫒娜,李真真
关键词:
形成机制MCICPMS对比研究锂同位素碰撞造山碳酸岩
结项摘要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MC-ICPMS技术的发展,锂同位素是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成为国际地学领域前沿研究之一。川西冕宁-德昌碳酸岩以其产出的陆内转换造山带背景和陆内走滑断裂环境而明显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大陆裂谷环境。前人研究工作只对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进行了锂同位素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缺乏对碰撞造山环境碳酸岩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不同类型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全面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川西冕宁-德昌碳酸岩锂同位素组成的深入系统研究,将深刻揭示碰撞环境碳酸岩的源区特征及其深部作用过程,并与国外裂谷环境碳酸岩进行对比研究,揭露不同产出环境碳酸岩的本质区别。此外,建立锂同位素化学分离方法和MC-ICPMS测试技术,将竭力为国内同行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在锂同位素领域的研究进程,为解决我国相关地质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新的资料,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项目摘要

建立了3种锂同位素标准物质的化学分离以及使用MC-ICPMS仪器高精度测定了锂同位素组成,并通过对川西冕宁-德昌碳酸岩-正长岩的锂同位素组成研究,探讨了碰撞造山环境碳酸岩的源区特征及其深部作用过程,进而与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的锂同位素组成对比,揭露了不同产出环境碳酸岩的本质区别。. 以不同浓度Li元素标准样品和K、Ca、Na、Mg、Fe单元素标准样品的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根阳离子交换树脂(AG 50W-X8)填充的聚丙烯交换柱(第一和第二阶段)和石英交换柱(第三阶段)对Li进行分离富集,淋洗液分别为2.8 M HCl、0.15 M HCl以及0.5 M HCl 30 %乙醇,淋洗液体积小,仅为35 mL。分离回收率高,均大于97.6 %,其中第一阶段为98.9 %-101.2 %,平均值为100.0 %,第二阶段为97.6 %-101.9 %,平均值为99.9 %,第三阶段为99.8 %-103.3 %,平均值为100.6 %。国际标样AGV-2(相对于IRMM-016)、BHVO-2(相对于IRMM-016)和IRMM-016(相对于L-SVEC)的δ7Li值分别为5.68‰±1.04‰(2σ, n=18)、4.33‰±0.76‰(2σ, n=18)和-0.01‰±0.72‰(2σ, n=15),与前人分析结果吻合,分析精度与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相当。并对比了马里兰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和笔者实验室对同种岩石矿物样品的分析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天然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川西碳酸岩-正长岩的锂含量为1.1~120ppm,δ7Li值为-4.5‰~+5.8‰。大多数碳酸岩-正长岩的锂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地幔锂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但部分显示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根据川西碳酸岩-正长岩的锂同位素组成变化,结合其它同位素资料(Sr-Nd-Pb),认为地幔源区可能受到早期深俯冲循环的洋壳物质和沉积物的混入与交代。. 对比研究表明,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来自原始或亏损地幔,未受到地壳物质循环的影响,而碰撞造山环境碳酸岩与洋壳和沉积物的俯冲、循环有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昆仑康西瓦地幔包体的研究及其对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幔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批准号:4167303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唐功建
学科分类:D0308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北祁连蛇绿岩特征、造山带演化及深部作用过程研究

批准号:49472101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张旗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西藏冈底斯碰撞造山带两套碰撞后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及其相关深部过程研究

批准号:4077302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曲晓明
学科分类:D0308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东部苏、皖、浙新生代玄武岩源区特征及深部过程研究: Li和B同位素制约

批准号:4170205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艳青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