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次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有效应优势,这种优势与针刺深浅相关。但是次髎的这种"相对特异"的效应是否就是深刺触及骶神经前支的调节作用?它与经络、神经节段有什么关系?其影响因素和特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尿动力学评价次髎深刺触及骶神经前支和浅刺、深刺次髎旁非穴点、同经非节段穴和同节段穴、不同经同节段和非节段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效应差异,探讨电针次髎治疗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特异效应及其与针刺深浅、经络、神经节段的关系,评价穴位特异性及影响因素。二是在确定电针深刺次髎有特异膀胱抑制效应基础上,采用尿动力学、免疫组化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及相应的拮抗剂手段,动态、系统评价电针干预与膀胱P物质、神经肽A,B、传入性C纤维活动、盆神经电活动变化及其与膀胱内压、顺应性等改变的相互关系,初步阐明电针次髎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排尿初级中枢感觉神经调控机制。
目的:1探讨电针次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效应是否具有相对特异性及影响该效应的关键因素。2探讨电针深刺次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与感觉传导通路的调控关系,初步阐明电针深刺次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传入神经调控机制。方法:1以模型组、次髎浅刺组、次髎穴旁组、委中组(同经同节段穴)、三阴交组(异经同节段穴)、通天组(同经非节段穴)、合谷组(异经非节段穴)、手针组为对照,对各组大鼠进行动态尿动力学评价,探讨电针深刺次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特异性及影响该抑制效应的关键因素。2以正常组、模型组、辣椒素组为对照,观察盆神经电信号和膀胱内压力变化,探讨电针深刺次髎穴是否通过抑制C纤维活动、抑制盆神经感觉信号传入,从而抑制膀胱过度活动。3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内P物质和神经肽A、B的含量,进一步探讨电针深刺次髎穴抑制膀胱感觉神经传入通路的起效机制。结果:1造模后,各组大鼠均出现排尿间隔时间缩短,单次排尿时间延长,膀胱基础压增高,最大逼尿肌压降低,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2电针深刺次髎穴后,OAB大鼠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单次排尿时间缩短,最大逼尿肌压升高,与造模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手针深刺次髎后,OAB大鼠排尿间隔时间亦延长,与造模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电针深刺组排尿间隔时间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后,模型组及深刺组大鼠盆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增高,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深刺次髎穴后,OAB大鼠盆神经传入放电频率降低,与造模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深刺次髎穴后,OAB大鼠膀胱组织内P物质、神经肽A,B的含量亦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经辣椒素预处理大鼠,造模及电针深刺次髎穴前后,其尿动力学指标、盆神经放电频率及C纤维活性神经递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深刺次髎穴可特异性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深刺至骶神经前支和电刺激可使其达到最佳治疗效应。电针深刺次髎穴通过减少病理状态下膀胱组织中P物质与神经激肽A、B含量,抑制传入性C纤维活动,减少或阻断膀胱异常感觉传入信息,从而抑制盆神经反射神经通路,降低膀胱内压,提高膀胱顺应性,达到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次髎对SUI膀胱尿道功能穴位特异性及外周传出神经研究
电针中髎、次髎穴兴奋膀胱逼尿肌的效应规律和外周神经调控机制
microRNA通过调节嘌呤碱能受体P2X1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机制研究
膀胱ICC细胞HCN源性兴奋异常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