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背景下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演化动力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201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永利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关长庆,梁俊红,陈晓红
关键词:
黔桂地区石炭纪演化动力学造礁群落珊瑚礁
结项摘要

Some coral reefs of Visean to Gzhelian have been found in Carboniferous strata of Guizhou and Guangxi areas,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ize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Carboniferous coral reefs in Guizhou and Guangxi areas. This study can help us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coral reef-building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reveal a complete evolution clue of the Carboniferous framework reef ecosystem.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of Carboniferous coral reefs in Guizhou and Guangxi areas contributes to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hift from the occurrence of potential frame-building organisms in reefs dominated by calcimicrobes to the forming of true framework reefs, which is an important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ef ecosystem after the Late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It also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analysis of evolution dynamic sources of the Carboniferous framework reef ecosystem. The occurrence of stromatolite reefs, coral reefs and microbial buildups near the coral reef provides a good ch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mework reef communities and microbial reef communities during the Carobifero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covery and reestablishment of the Carboniferous framework reef ecosystem after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黔桂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规模不等的珊瑚礁,这些礁体的产出时代为韦宪期至格舍尔期。对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演化动力学研究,可以建立起不同时期珊瑚造礁群落之间的动态演化过程并链接出完整的石炭纪后生动物格架礁系统的演化线索。对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在F/F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从潜在的格架建造生物在钙质微生物主导的礁环境中出现到真正意义上的格架礁形成这一生物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演化过程,对分析石炭纪后生动物格架礁系统的演化动力来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黔桂地区珊瑚礁与礁体周围的钙质微生物建造及叠层石礁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关于石炭纪格架礁群落与微生物礁群落之间关系的研究契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F/F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石炭纪后生动物格架礁生态系统复苏和重建的过程。

项目摘要

黔桂地区石炭纪地层中产出了一些规模大小不等的珊瑚礁,礁体发育的时代范围从韦宪期至格舍尔期。中国石炭纪生物礁生态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缺失后生动物骨架礁的背景下,早、晚石炭世均有较大型的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是后生动物格架礁的典型代表,是在F/F事件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格架造礁生态系统。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全面认识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的发展演化规律、珊瑚礁本身的生长机制以及珊瑚礁生态系统复苏和重建的过程。重点研究了黔桂地区石炭纪珊瑚礁的基本特征,查明了沉积环境对于格架礁发育的影响,对造礁群落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认识了F/F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格架礁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对黔桂地区发育的微生物岩(叠层石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微生物与后生动物骨架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礁相碳酸盐岩同位素测试研究分析,礁体发育的水体温度在17.1℃-30.8℃之间,平均温度在22℃。其中,巴什基尔期的水体温度偏低仅仅能满足珊瑚生长和礁体发育的最低要求,这可能是受冈瓦纳大陆冰期的扩散所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建立起石炭纪不同时期珊瑚礁群落之间的动态演化过程并链接出完整的石炭纪后生动物格架礁系统的演化线索,进一步深入探讨F/F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从潜在的格架建造生物钙质微生物主导的礁环境中出现到真正意义上格架礁形成的整体演化过程,分析石炭纪后生动物格架礁系统的演化动力来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4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5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张永利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17426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50674053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57413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华南黔桂地区石炭纪中期冰期事件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批准号:416721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吉涛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华南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及其古环境背景研究

批准号:4177200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郄文昆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华南晚泥盆世F/F生物灭绝事件前后腕足动物地理分布及其意义

批准号:4150200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乔丽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黔桂地区密西西比亚纪珊瑚礁的古生态学研究

批准号:4190202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要乐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