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通过属于转录因子类的雌激素受体(ER)发挥作用,而雌激素受体的磷酸化反应修饰能够精确的调控其转录活性。影响ERα磷酸化的激酶及其调节ERα转录活性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前期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c-Abl能与ERα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c-Abl可以磷酸化ERα使其更加稳定,并能够上调ERα的转录活性,而酪氨酸激酶突变的c-Abl则丧失了这种功能。本项目拟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RNA干扰、成瘤试验等手段,深入探讨c-Abl对ERα的磷酸化及转录活性的调控机制,明确二者的相互作用及结合区,研究c-Abl通过与ERα的相互作用对乳腺癌细胞转移、侵袭以及成瘤的影响,揭示c-Ab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阐明ERα磷酸化对其自身稳定性及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为确立c-Abl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线索。
雌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受类固醇类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与其他类固醇激素受体类似,雌激素受体α(ERα)是一种蛋白激酶的底物,ERα的磷酸化作用对于其功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ERα可以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发生相互作用。ERα通过PXXP结构域与c-Abl的SH3结构域直接相互作用。通过点突变实验和体外激酶实验我们发现ERα的52位和219位酪氨酸可以被c-abl磷酸化。c-Abl通过磷酸化ERα增强其的稳定性,并增强其的转录活性,进而增强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ERα第219位酪氨酸磷酸化作用可以影响ERα的二聚化及其与DNA的结合。c-Abl的抑制剂及其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体能够完全去除c-Abl对ERα转录活性的增强作用,这说明了c-Abl的激酶活性对于其调节ERα的功能是必须的。ERα第52、192位酪氨酸残基突变为苯丙氨酸之后可以减缓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综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c-Abl是一种新的调节ERα表达以及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酪氨酸激酶,这意味着c-Abl作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的拥有巨大的潜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IRE1-RACK1 axis orchestrates ER stress preconditioning-elicited cyto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
c-Abl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调节C/EBP转录活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HAX-1调控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活性与降解的分子机制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 通过磷酸化γ-Tubulin 调节细胞骨架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Arg调控蛋白质降解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