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细菌共生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04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张卫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磊,张小利,刘富平,刘杰,田晓旭,黄思强,邵明洋
关键词:
共生代谢代谢和调控蛋白组学硫酸盐还原菌
结项摘要

微生物共生(syntrophy)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并彼此依赖对方以获得所必需的代谢能量。对微生物共生代谢形成以及维持的分子机制目前知之甚少。申请人计划使用硫酸盐还原菌普通脱硫弧菌及甲烷产生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这一模式共生系统来研究微生物共生关系的代谢及调控机理。研究基于以下两个科学假设:一)微生物共生代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可能涉及到专一性的基因/蛋白,以及代谢和调控途径;二)共生关系进化过程中,共生伙伴之间有着遗传信息的交流,这些被转移的基因可能执行着和共生代谢相关的重要职能。研究将发现和鉴定在 Desulfovibrio vulgaris 纯培养和共生培养中有差异表达的各种基因/蛋白,并对响应蛋白进行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解析微生物共生的代谢和调控机理。从长远看,对微生物共生代谢的研究将对有助于对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以及微生物生产甲烷的理解。

项目摘要

微生物共生代谢在自然环境以及工程厌氧生物反应器中的存在和重要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微生物共生代谢形成以及维持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究这一重要生物学理论问题,本课题使用硫酸盐还原菌普通脱硫弧菌 (Desulfovibrio vulgaris) 及甲烷产生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 这一模式共生系统,围绕微生物共生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按计划展开了以下的技术开发和理论研究:1)首次使用单细胞基因分析技术研究微生物共生系统;2)代谢组研究方法的建立以及对微生物共生菌D. vulgaris 的分析;3) 单细胞全转录组技术的建立; 4)微生物共生系统的驯化和基因组分析。研究首次建立了针对原核微生物的转录组分析技术;发现了一系列和共生相关的基因,如基因簇(DVU0145,DVU0148和DVU0149)以及DVU2402;发表论文5篇, 申请专利1项。为进一步展开微生物共生系统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DOI:10.7652/xjtuxb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张卫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褐飞虱 -内生共生真菌YLS -内生共生细菌的共生营养代谢网分析

批准号:3127237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传溪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细菌还原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硫酸盐溶液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50404009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张广积
学科分类:E041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对比研究嗜盐硫酸盐还原菌与嗜盐非硫酸盐还原菌促进白云石沉淀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4150231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邱轩
学科分类:D0217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铁屑铁细菌与硫酸盐还原菌协同治理锑矿废水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批准号:5150409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勇超
学科分类:E04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