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震害应急救助实践表明,灾难性地震发生后约6小时内是应急救助的黄金时间,现场自救互救是大多数地震灾幸存者得以生还的主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是应急救助的重要形式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相对较为完整,但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宏观应急模式,使得应急预案在微观社区层面的操作存在各种问题,同时也使得灾民对政府的救助行为过度依赖,进而既不利于公众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各种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将立足微观社区层面,基于单元化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对社区公众主导和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的微观应急与政府领导下的宏观应急相整合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对社区层面具体的应急搜救和应急医疗救助过程建立量化模型,引入离散系统计算机动态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对震后应急救助过程进行虚拟可视化环境下的仿真研究。
城市震害应急救助实践表明,灾难性地震发生后的6小时是大部分危重伤员应急救助的黄金时间,现场自救互救是大多数地震灾幸存者得以生还的主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是应急救助的重要形式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相对较为完整,但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宏观应急模式,使得应急预案在微观社区层面的操作存在各种问题,同时也使得灾民对政府的救助行为过度依赖,进而既不利于公众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各种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立足微观社区层面,基于单元化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对社区公众主导和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的微观应急与政府领导下的宏观应急相整合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应急救助动态可视化仿真进行了研究。对一体化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发现,震害发生后现场实际救援需求与各种救援力量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救助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一旦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高效的一体化救助就变为了制度设计问题,因此,课题组对基于需求的单元化应急管理进行了研究。对震害医疗、物资、志愿者等实际需求信息的单元化获取方法和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基于单元化应急管理思想,通过合理的社区应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震害现场实际救助需求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于震害预测形成的预测式需求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应急救助动态可视化仿真的研究,课题组基于单元化应急管理思想,以重庆邮电大学为研究区,对应急搜救、应急医疗救助、应急物资调度、应急志愿者调度等过程建立了相应的量化模型,对人员疏散问题相关的现有研究和模拟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GIS软件和ARENA仿真软件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动态可视化仿真实现,针对各个部分,开发了初步的震害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医疗辅助决策系统、物资调度系统和自愿者调度管理系统,但还没有很好的实现应急医疗救助、物资调度和志愿者调度等子系统的完全集成。该课题的研究对完善我国震害应急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对应急救助仿真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矿井突水风险、过程与应急的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及系统原型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仿真与模拟技术研究
可视化决策建模支持与动态仿真系统的研究
科学与工程中可视化及动态图形仿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