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浅水湖泊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与驱动机制分析:以梁子湖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210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董旭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关保华,CarlSayer,陈旭
关键词:
古生态植物残体硅藻梁子湖水生植被重建
结项摘要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化,是理解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特征的必备条件,对其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水生植物死亡后残体可保存在沉积物中,是古湖沼学研究中重建历史水生植被的有效生物指标之一,然而在国内尚未系统开展该指标的研究工作。本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湖泊梁子湖,在评价该湖水生植物残体保存性和分布时空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植物残体和沉积硅藻来重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种群变化;结合湖泊沉积物环境代用多指标和流域历史环境数据,揭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重点探讨营养盐胁迫下水生植被的响应特征与机制,为该湖的水生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将为开展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古生态研究提供新的指标手段,对富营养湖泊的生态修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项目摘要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其群落历史演化特征,对生态退化湖泊的修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研究通过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湖泊梁子湖,开展了多沉积指标分析(硅藻、植物大化石、枝角类、地球化学等),利用沉积硅藻、枝角类和植物残体来重建了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种群变化,经历了约1800s-1940s(自然发育期)、1940-1960s(恢复期)、1960-1990s(显著上升期)、1990-2000初(衰退期)、2000s的水生植被逐渐恢复期。结合历史记载的流域数据(气候数据、人类活动数据)及环境代用多指标,揭示了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主要受到了洪水的影响。通过与1950年以来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监测数据的对比,表明沉积硅藻和枝角类较好地反映了历史水生植被的信息。然而,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大化石在梁子湖沉积物中浓度非常低,目前仍然无法提取有效信息。尽管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已经发明了大口径的沉积物采样器来增大样品量,但就植物大化石在重建水生植被信息的有效性上,仍需开展更多的工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若尔盖高原湿地水生植被演替的驱动机制

批准号:3127041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吴中华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浅水湖泊水生植被区叶绿素a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研究

批准号:40801137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段洪涛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洞庭湖区双退垸植被群落演替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青山湖垸为例

批准号:3077036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谢永宏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洪水对湖泊水生植被动态和演替的影响

批准号:3077036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于丹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