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早期制备Gd-DTP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微粒的基础上,拟制备出L-选择素配体靶向性(抗MECA-79单抗标记)的包被USPIO的PBCA纳米微粒,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主动靶向正常淋巴结结构(正常淋巴结内有大量的L-选择素配体高表达区,如高内皮微静脉、淋巴迷路及淋巴皮质下区、髓窦等)的能力;建立兔VX2转移性腘窝淋巴结模型及炎性淋巴结增生模型,通过与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对照,评价抗MECA-79单抗标记的USPIO-PBCA早期区别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研究通过寻找新的针对淋巴结正常结构USPIO的定向强化,达到衬托出正常大小淋巴结内转移区的目的;其对淋巴结靶向成像的途径不同于普通的USPIO及Gd-DTPA-PBCA,后两者均是被动性被淋巴结内吞噬细胞摄取,相对集中分布在淋巴结的髓窦区(即存在分布不均缺点)。一旦成功,将有望为早期检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制备出平均粒径约100nm,具有主动靶向淋巴结能力的L-选择素配体靶向性PBCA-USPIO纳米颗粒(抗MECA79-PBCA-USPIO);测定其理化性质、细胞毒性及与淋巴结上表达的L-选择素配体结合的靶向特异性,评价其对动物体正常淋巴结及淋巴结转移瘤模型的T2负性靶向增强成像效果。本研究证实了抗MECA79-PBCA-USPIO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低细胞毒性,具有主动靶向淋巴结上皮髓质表达的L-选择素配体的能力,对磁共振诊断早期淋巴结转移瘤有重要作用,为早期诊断隐匿性淋巴结提供新的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GRP受体介导的、铃蟾肽-125碘标记的PEG化壳聚糖衣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检测微小胰腺癌的MRI研究
喉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的研究
量子点纳米平台下喉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子预测
靶向性MR对比剂:VEGF适配体标记磁性纳米微粒的实验研究
P-选择素及其配体影响ACC-M细胞肺转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