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恶性疾病。由于其大多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期(如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后者在数年之后可以发展为胃癌。胃癌为西藏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严重影响生存质量,预后极差。筛查能明确胃癌流行特征,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能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但由于以往多认为胃癌筛查成本高、受检人群依从性差,缺乏统一、规范、经济的易于群众接受的筛查方案。因此,我们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胃癌普查经验,现场调查拉萨地区社区人群胃癌的发病状况、明确胃癌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建立适合高原地区的胃癌筛查方案、风险及预测模型;制定胃癌早期诊治的临床规范,筛检出高危人群,干预性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成本-效益进行初步评估,从而为西藏高原地区胃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策略。
胃癌是西藏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项课题拟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社区作为研究现场,以35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选择“高危人群胃癌序贯筛检方案和“大便隐血试验序贯筛检方案”,从而开展拉萨地区社区人群胃癌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显示乃琼镇社区常住藏族人口共9423人,35岁以上人群4512人,共1831人完成有效调查问卷。调查符合高危人群254例, 症状人群442例,高危人群及症状人群合计共约696人。共进行1281例大便隐血实验,阳性36例。实际胃镜筛查447人,发现胃癌2例。FOBT阳性人群胃镜筛查未能检出胃癌及各种癌前病变。经统计分析拉萨地区社区人群胃癌粗发病率为64.8/10万(男性 79.1/10万, 女性 52.0/10万); 粗患病率为96.7/10万(男性 123.9/10万,女性 72.2/10万);粗死亡率为31.8/10万(男性 44.8/10万,女性20.2/ 10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9种与高原社区胃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常生闷气(OR=2.81)、吸烟(OR=1.91)、饮食不规律(OR=2.48)、慢性胃炎(OR=2.16,)、胃溃疡(OR=2.11)、肿瘤家族史(OR=3.37)、高盐饮食(OR=2.79)、粗糙食物(OR=2.34)、干硬食物(OR=3.16);而蔬菜摄入量较大(OR=0.43)为保护因素。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有4个因素入选最终模型,均为危险因素,分别为干硬食物、高盐饮食、慢性胃炎、肿瘤家族史。通过高原胃癌筛查成本效果分析,单从筛查成本看,高危人群中的筛查成本明显低于一般人群,而FOBT的筛查价值有限。同时,我们在高原地区首次利用高清放大胃镜结合NBI电子染色技术进行靶向活检,在高原社区人群发现早期胃癌及各种胃癌癌前病变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对于各种癌前病变,我们确立了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采取各种高原特色藏药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患者各种症状明显改善,可望有效降低高原社区人群胃癌发生的潜在风险。本次普查表明,拉萨地区社区藏族人群胃癌发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高危人群筛查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提高原人群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西藏地区高原卫生部门制定胃癌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乡村类型视角下干旱区社区恢复力评估及优化策略--以民勤绿洲为例
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来源外泌体诱发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实证结果
重视胰腺癌的早期筛查
基于乡村社区和谐的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西藏地区人群大骨节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聋哑人群致聋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拉萨地区臭氧生成效率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