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神经可塑性假说为抑郁症的发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认为电针可以明显改善抑郁大鼠模型抑郁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可以对抗抑郁大鼠模型的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损伤。故提出"电针对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突触可塑性具有修复作用"的假说。但此作用的具体作用途径并不清楚。本研究将就电针对海马突触的效能可塑性LTP 及结构可塑性的影响进行检测。效能可塑性的检测将应用电生理的场电位和膜片嵌技术对与LTP密切相关的AMPA和NMDA受体通道入手,对电针刺激产生效应的最基本单位-细胞进行深入研究电针抗抑郁的经络信息传递的途径,并且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对AMPA和NMDA受体的亚基表达进行检测;突触的结构可塑性将应用电镜技术检测海马突触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的结果将为临床应用电针防治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抑郁症是最为普遍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终生患病率达15%-17%。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本实验通过研究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与突触传递效能LTP密切相关的AMPA受体和NMDA受体亚基的变化,从而验证电针通过修复海马突触可塑性,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假说,进一步为临床上电针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分别用两种抑郁大鼠模型,包括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的应激刺激造成的抑郁大鼠模型,和WKy大鼠(转基因抑郁遗传模型大鼠)。每种抑郁大鼠模型的研究都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正常大鼠)、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假针刺组(模型组+安慰剂针刺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处理,电针组,在不束缚不麻醉的情况下,选取大鼠百会、印堂穴,给予连续波频率为2Hz,电流从0.1mA开始依次逐渐加大强度,根据大鼠的耐受情况,以头部轻轻点头为度,每天1次,每次15min,治疗3周。假针组进行安慰治疗,即针刺不刺入皮内,不通电,其他均同电针组。3周后对大鼠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等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各种抑郁样行为的改变。通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免疫印迹法观察ERK1/2、P38、CREB以及JNK及其磷酸化的水平。电生理场电位实验,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LTP的作用,即对突触可塑性效能的影响。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MDA、AMPA受体亚基NR1、NR2A、NR2B、GluR1、GluR2的影响。我们发现:电针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电针的作用机制表现在:电针可调节Ras-MAPK-CREB通路,保护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萎缩会影响到突触可塑性。电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是通过提高突触传递效能、修复突触结构来实现的。而突触可塑性的增强又与NR2B的表达上调有关。这一研究也将为临床电针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抑郁症自杀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早年心理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电针对老年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电针对慢性抑郁模型大鼠HPA轴激素分泌及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