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神经精神损害的发生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心脑在病理上存在联系,而心梗后伴随神志损害的发生,脑内边缘系统发生了何种改变,与神志损害的相关性因子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从心肌梗死大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目的是①揭示心梗后神志损害程度与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下丘脑、额叶以及额前皮质)细胞凋亡水平的相关性;②阐明心梗后边缘系统细胞凋亡的发生与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关系;③确定细胞凋亡能否被前炎症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PTX所阻断。通过以上研究,揭示心肌梗死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异常的特征及机制,为中医神志理论的脏腑相关性提供生物学的依据。
背景及目标 目前临床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神志方面的变化,比如抑郁焦虑等。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心脑神志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课题以心梗后抑郁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从心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和心梗后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三个角度以及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阐释传统中医理论“心主神志”的生物学内涵。.重要结果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持续性ST-T段的上台,时间超过30min。心肌病理学发现,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伊红浓染,炎性细胞浸润,缺血区心肌纤维溶解并且断裂,有增生纤维组织。心功能检测发现,模型组LVIDs、LVIDd明显增加,IVSd则显著变薄(P<0.05)。行为学检测发现模型大鼠的蔗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敞箱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活动总路程、总时间,直立次数、直立时间均减少(P<0.05)。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游泳时间、不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大鼠脑内海马的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有损伤征象,存在核固缩,碎裂;电镜显示部分神经元现凋亡小体。TUNNEL染色发现,模型大鼠海马出现凋亡细胞(P <0.05)。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显示,5-HT1AR染色见神经元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模型5-HT1AR的光密度值显著下降(P <0.05)。大鼠海马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均显著下降(P <0.05)。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5)。.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①单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梗模型与人类心梗拟合。②该大鼠可以出现抑郁障碍,行为学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成功性。③心梗后抑郁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a.心梗后抑郁大鼠解剖学上存在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这与神经元凋亡有关;b.海马5-羟色胺神经递质及其5-HT1A受体功能下降。c.心肌梗死后脑内炎症反应。.本项目完成了课题设计中的前两项目标,第三个目标由于前炎症细胞因子抑郁剂—PTX当时在国内无法得到,因此,实验计划进行了调整,添加了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于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已有PTX的代购公司,并且已经购得,并开展了原计划的研究工作,实验指标及数据正在检测和统计当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基于“心主藏神、目为心使”理论的脑-眼交互影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构建“视血属心”图像交互特征模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中动态心电的特征检测和分析
从糖尿病心脑损害发生过程探讨病络理论的病生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