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Ti-Al、Ti3Al、Ni3Al和Ni3Si等金属间化合物的超塑性行为和微观机制;包括起始组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合金延伸率、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敏感指数的影响以及变形后显微组织变化和表观激活能的测定,结果表 明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变形的机制为: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应变速率下是以动态再结品为主主;而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则是以晶界滑动为主,同时晶界的滑动受晶格扩散决定的晶内位错运动所控制,因此热变形态和冷轧态的起始组织有利于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的获得以及超塑性变形温度的降低,热变形态TiAl合金在1050℃取得了570%超塑性指标,在800℃取得了533%低温超塑性指标,冷轧态Ni3AL和Ni3Si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超塑性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系统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
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研究
开发Ti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的基础研究
TiAl及其它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超塑性研究
金属成形塑性与损伤本构关系宏微观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