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入侵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了解与入侵性相关的植物性状有助于对外来种进行风险评估、限制潜在入侵种的传播,指导其管理与防治。"普适性"基因型理论、快速进化理论和资源捕获理论均认为入侵种有与其入侵性相关的植物性状,但相关研究很少,且方法也不适当(只在1种或少数几种环境条件下比较亲缘关系较远的入侵种和本地种某一个发育阶段的差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植物性状还不清楚。本项目假设,与本地种相比,恶性入侵种紫茎泽兰能把更多的叶氮用于光合作用(首次提出),有更高的资源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有更强的光适应能力和更高的表型可塑性。为验证这些假设,本项目拟在10种光和氮水平下,在植物发育的3个阶段,比较研究紫茎泽兰和生态特性相似、分布区重叠的3种同属本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形态和生理特性。本项目学术思想有创新,研究方法有改进,能揭示与外来种入侵性相关的植物性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紫茎泽兰和本地近缘种亲缘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
紫茎泽兰与本地近缘种对CO2浓度和氮水平响应差异的比较研究
紫茎泽兰微波快速热解资源化的基础研究
紫茎泽兰化学防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