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CSR)浪潮,企业的CSR行为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战略纳入、被动响应等不同模式。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行为模式对企业竞争优势究竟有何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课题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等领域的新成果,从企业行为视角,建立了企业CSR行为"前因-行为-后果"的整体分析框架。首先,通过案例研究和聚类分析,检验Porter提出的两种典型CSR行为模式的现实存在性;其次,从动力和阻力两个方面以及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次,识别企业CSR行为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用多层次模型进行整合,建立CSR行为模式选择的"双力模型";最后,基于资源效应、创新效应和声誉效应构建企业CSR行为对竞争优势影响机理的"三路径模型"。为企业CSR决策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CSR行为的分化让人们反思: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CSR行为模式?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有何影响?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1. 提炼出企业CSR行为的四种模式,验证了Porter的观点。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期望契合度、战略写入度、业务相关度,对135家企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的CSR行为模式可分为统一型、表现型、基础型和反应型四种。统一型和反应型CSR两种模式恰好与根据Porter对主动纳入型和被动响应型两种模式的界定相符。.2. 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识别出了企业CSR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导向(CSRO)会对企业CSR行为产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管理者的CSRO不完全符合Carroll提出的四个维度,而是慈善责任、经/法责任、伦理责任、惯例习俗责任四个维度。相比之下,中国管理者更重视慈善责和经/法责任,美国管理者更重视法律和伦理责任,法国更重视经济和慈善责任。在组织和社会层面,企业承担CSR的阻力要素可归结为2个核心类属:一是承担CSR的内生动力不足,包括资源有限、CSR文化缺乏、CSR管理水平较低等三个维度;二是外部约束条件缺失,包括政府CSR规制水平低、CSR市场不成熟、社会监督薄弱等三个维度。.3. 从战略效应、创新效应和声誉效应三条路径检验了CSR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首先,企业CSR融入战略度对企业竞争优势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与已有研究的预期不一致,可能是战略执行力等调节变量使二者的关系具有情境性。其次,CSR行为能够诱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进而提升竞争优势。基于技术创新的CSR(IBCSR)通过道德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正向影响。再次,CSR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环境和情感吸引三个要素通过情感反应影响竞争优势,产品和服务、财务业绩、战略愿景、工作环境四个要素通过理性认知影响竞争优势。.4. 针对消费者、员工和供应商三类利益相关者,细化了CSR行为的研究;针对石油行业、企业性质、企业规模等具体情境,深化了CSR的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5. 除了直接成果,还锻炼了研究团队,拓展了研究网络,积累了研究资料,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CSI)、互联网背景下的 CSR信息传播研究以及中国文化背景下CSR的本土化研究三个未来研究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创业团队治理:治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
血根碱对微囊藻生态竞争优势特性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及机理
网络导向、创业能力对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
社交媒体中的品牌竞争扩散机理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