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和行为干预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活力度量与规划导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0836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王宇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露,孟伟庆,任利剑,王思成,孙忠,杨佳璇,张凯,马莹
关键词:
公共空间轨道交通站点活力度量空间句法行为干预
结项摘要

The dual attributes of traffic and place makes the public space around rail transit station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come a daily leisure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vitality node. This subject takes behavior intervention the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user’s spatial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to analyze their demand to the public space. Then, use space syntax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ublic space, and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and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atures and behavior. Based upon the above, according to the essence of public space, as is public space to support public life, construct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public space vitality around rail transit station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vit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vitality constitute, and reveal the morphology elements and its parameters which influence public space vitality, then put forward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strategy. This subject enriche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set up a bridge between the public space user’s demand and designer’s supply ,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mea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 design’s morphological parameter control and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pace.

交通与场所的双重属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具有成为日常休闲交往平台、城市活力节点的巨大潜力。课题从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与体验出发,以行为干预理论为切入点,剖析其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继而,运用空间句法量化解析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阐释空间形态对行为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公共空间开发建设的本质内涵,即以公共空间支持公共生活的特性,从公共空间的活力表征和活力构成两个维度构建轨道站点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评价体系,明晰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形态特征要素和参量指标,进而提出轨道站点地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设计引导和规划调控策略。课题丰富了空间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内容,架起了公共空间使用需求与设计供给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实现城市设计的形态参量控制和空间模拟预测提供了科学手段。

项目摘要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快速高效、运载量大、节能环保等特点成为我国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缓解空气污染、重构城市空间的重要选择。随着轨网密度的不断增加、站点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成为存量规划时代城市开发与再开发的一类典型区域,而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也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因此,面对当前以人为本、品质提升的空间规划新常态要求,如何基于使用主体对轨道站点地区公共空间的实际使用需求,合理引导站点地区的设计与开发就成为本课题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相关理论的梳理,掌握行为发生的多层级心理需求,获取使用主体对城市轨道站点地区公共空间的实际使用需求;(2)选取不同功能类型的轨道交通站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句法量化解析其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3)从公共空间的活力表征和活力构成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轨道站点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评价体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对使用行为的作用机理;(4)针对不同空间区位、不同功能类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提出公共空间的设计引导与规划调控策略。.研究认为,城市轨道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形态及功能配置对于提高轨道交通使用主体的满意度及再使用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轨道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完善周边的步行网络体系、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配套完善便捷的服务设施等。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可以通过与城市综合体的结合设置,提供长期稳定的客流支撑,在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的同时增加站点地区的空间活力。而位于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则应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节点集聚”特性,引导多元功能聚合实现站点地区的活力提升。研究结果对于评估城市轨道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活力,指导站点地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王宇宁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度量体系与关键性导控元素研究- - 以杭州为例

批准号:5120846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戴晓玲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空间句法研究街区形态与活力的相关性- - 以京津地区为例

批准号:5120834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盛强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苏南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与规划对策研究

批准号:5157835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勇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面向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视频分析及活力量化预测研究

批准号:6187127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卿粼波
学科分类:F0117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