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岩系及地壳深熔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限定多套高级变质岩系的原岩形成时代、变质时代及其原岩性质,查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区域对比,揭示它们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其他古陆块的关系,为该构造结的早期地质演化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过程提供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项目将结合已有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的研究成果,进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和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对比研究,阐明喜马拉雅造山带不同区段构造发展的协同性或差异性,为全面讨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开展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岩系、花岗岩类及地壳深熔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确定了该区变质岩系的形成及变质时代,划分了侵入花岗岩类和地壳深熔体的演化系列,揭示了它们的岩石成因及岩浆物质来源,讨论了它们岩浆产生的深部作用过程,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过程提供了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南迦巴瓦岩群中高压麻粒岩及围岩花质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为~24 Ma,麻粒岩相岩石发生退变质作用的时代为19-17 Ma,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起因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的大陆俯冲作用,之后在中新世,由于俯冲的印度板片的断离作用发生麻粒岩相岩石的折返;(2)对林芝岩群麻粒岩相岩石进行了年代学和变质作用的研究,表明该区存在高温变质作用(803−924 °C),变质年龄为~80Ma,为新特斯洋中脊的俯冲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3)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北缘的波密岩群下部中-高级变质岩系中存在原岩年龄小于42Ma的碎屑岩系,它们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冈底斯岩浆弧。这一结果表明指示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在始新世迅速的剥蚀、沉积和埋藏作用,揭示该区快速的地球动力学过程;(4)建立了侵入于林芝岩群的花岗岩类和地壳深熔体的岩浆演化系列,从岩浆作用、地壳深熔作用和变质作用讨论各期岩浆产生的地球动力学过程;(5)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缘渐新世高Sr低Y型二云母花岗岩类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岩浆结晶年龄存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规律变化,建议这些变化与俯冲印度陆壳的断离作用存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穿时性有密切联系。本项目发表国际SCI论文7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哀牢山构造带深变质岩系年代学及构造属性研究
东昆仑东段高级变质岩类变质作用研究:对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性变质岩的原岩属性、变质作用PTt轨迹和构造演化研究
冀北赤城地区高级变质岩的变质演化研究及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