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囊孢属及相关有性型真菌引起的林木腐烂病作为重要的森林病害,严重影响森林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类病原菌种类繁多且形态易变,其分类和系统关系不甚明晰,依据当前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开展该类病原真菌种类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本项目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两种方法,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统开展中国壳囊孢属及相关有性型真菌种类与系统学的研究,通过形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中国该类真菌的种类,揭示其形态学差异与系统发育分支间的相关性,提出适合分类的形态学指标和建立壳囊孢真菌DNA barcoding以及重要种的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壳囊孢真菌种分类依据、种类和系统学关系,填补国内该类群的分类学空白,而且为制定所致病害控制措施提供理论指导,为开展病原与寄主互作、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此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培养真菌分类方面的人才。
本项目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结合基于DNA数据的现代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了我国引起林木腐烂病的壳囊孢属(Cytospora)及其有性型病原真菌的分类学及其系统发生关系;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1400余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的比较研究,明确了我国壳囊孢属共28个种;揭示了该属与其相关有性型的对应关系,基于新命名法规首次提出该类真菌应统一命名为壳囊孢属(Cytospora);并将建立的分类系统应用在一些地区和重要寄主植物上壳囊孢属的真菌多样性研究中,明确了我国柳树,榆树,槐树,核桃以及沙生植物上该类病原菌的植物病原真菌多样性。本研究为常见生态林和经济林中壳囊孢属腐烂病的鉴定和防控提供指导,也为植物病原真菌分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培养了植物病原真菌分类学的相关专业人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球壳孢目真菌分类及其有性型研究
中国座坚壳属真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蜗孢属及其相近属真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尾孢属、钉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及寄主与分类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