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对蜥蜴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7052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曾治高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宝珺,颜文博,汪洋,李树然,曹婵,马亮,梁亮,郝馨
关键词:
荒漠化动物群落整合生态学生态机制物种多样性
结项摘要

Desertification wa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s in the present world. To explore e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acts of desertification on lizard species diversity h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Lizard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axon of ectothermic organisms in the desert ecosystem, and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 Well then, how does desertification influence the composition of lizard community and the status of species divers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ot of knowledge gap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blem. This project will unfold our task from different ecological layers using the idea of Integrative Ecology, and explore e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acts of desertification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lizard community in the desert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Finally, through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sertification degree on animal ecology and physiology,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function of food web among lizard communities, our aims are to synthetically understand and open out ecological mechanisms of diversity fall or loss of lizard species caused by desertification. Our research production will promote glob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探讨荒漠化对动物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生态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理论意义。蜥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变温动物的一个典型代表类群,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荒漠化如何影响蜥蜴群落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状况呢?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存在许多知识上的空白。本项目拟以内蒙古荒漠地区的蜥蜴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整合生态学思想,从不同生态层面来探讨荒漠化对蜥蜴物种多样性影响的机制。通过比较不同荒漠化程度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影响,及分析动物食物网生态功能的群落间差异,最终旨在综合理解并揭示荒漠化致使蜥蜴物种多样性降低或丧失的生态机制。本项研究成果将有力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项目摘要

环境变化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机制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探讨荒漠化对动物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生态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项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荒漠化程度不同的栖息环境间蜥蜴群落的生态差异,从行为、生理及生态功能等方面揭示栖息地荒漠化致使蜥蜴物种多样性降低或丧失的生态机制。栖息地变化显著影响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因子差异从中起重要作用。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栖息地荒漠化不仅使蜥蜴群落组成变得简单,也造成了蜥蜴物种多样性的下降甚至丧失。固定沙丘中同域分布有3种蜥蜴,草原沙蜥最多,密点麻蜥次之,丽斑麻蜥最少。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中的优势种也是草原沙蜥。密点麻蜥在半固定沙丘数量很少,在流动沙丘中几乎没有。丽斑麻蜥已消失于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中。蜥蜴主要捕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其可利用食物资源随栖息地荒漠化程度加剧而减少。固定沙丘中偏好的食物在草原沙蜥与另外两种蜥蜴之间很少重叠。在食性上,草原沙蜥觅食的种类随荒漠化程度加剧而减少。在繁殖策略上,草原沙蜥在三类沙丘栖息地中不同。荒漠化显著使草原沙蜥的窝卵数减少及窝卵重降低,但卵均重反而增大,且孵化期显著缩短及孵化成功率提高。对蜥蜴行为偏好和表现特性的评价也能解释其群落组成在不同栖息地上的分化。草原沙蜥偏好裸地及其紧实的土壤与温暖的热环境,密点麻蜥偏好隐蔽性好且土壤湿润又疏松的区域;而丽斑麻蜥则偏好植被盖度高的区域,在高盖度栖息地上也有更好的运动表现。可见,荒漠化栖息地上蜥蜴物种多样性下降及个别物种丧失,主要由于植被盖度降低等因素造成的。对蜥蜴食物网分析表明,栖息地荒漠化促使蜥蜴群落的营养链接简化,固定沙区具有更复杂而稳定的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营养链接,而流动沙丘的营养链接多样性及均匀度则极低。蜥蜴食物网随荒漠化程度加剧而变得结构更为脆弱、功能急剧下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曾治高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20003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7225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026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211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214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0320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0306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南岭山脉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批准号:3167226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邹发生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入侵关系的影响

批准号:3100025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江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特殊环境中DSE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学功能研究

批准号:3077005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赵之伟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用双繁殖模式属代表物种研究蜥蜴对气候暖化的易危性

批准号:3147047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计翔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