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灾害后果分析方法.借助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动力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反应面技术,以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为桥梁,通过地震动强度、频谱及持时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的变化,有效地揭示这些因素对结构地震反应及其破坏概率分布的影响,进而建立结构破坏率、损失率、伤亡率随震级、距离和场地分类而变化的易损性曲面.2.建立直接累加灾害后果影响的风险分析法.采用概率分析的途径,考虑潜在地震发生(空间位置,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我国海岛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
地震液化及其沉降灾害的贝叶斯网络风险分析
基于“时空分支”理论和“事件组”概念的山区地震灾害链风险建模方法研究
灾害链型巨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基于汶川地震、西南特大连旱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