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种粉虱传双生病毒,由其导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年来在我国肆虐发生,给当地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目前在该病的防控上,抗性材料以其经济有效成为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植物病毒种群是一个异质的、动态的结构,具有准种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又是病毒突破寄主抗性,导致其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项目以TYLCV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前应用较广的抗TYLCV番茄(Ty-1、Ty-2、Ty-3)为材料,通过构建侵染性克隆(保证初侵染群体的单一性),分别接种抗感材料,在基因组水平分析同一时间点、不同抗性材料中TYLCV的种群结构特征,研究TYLCV种群结构在抗性选择压力下的变化动态(突变规律),以期阐释抗性材料对TYLCV种群结构的影响(dN/dS),评估不同抗性基因在推广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为抗性材料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为TYLCV的长效防控提供依据。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种粉虱传双生病毒,由其导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年来在我国肆虐发生,给当地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本项目以TYLCV为研究对象,对其群体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虽然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同源性>99.5%),但也存在频繁的变异(接种90天后的单碱基变异频率达到10-4,2.77%的位点出现变异),且这种变异的频率随着时间呈现更加频繁的态势,暗示病毒的群体是由多个小的变异类型组成,且群体内的变异类型是动态变化的,符合准种结构特征。在研究抗性基因对病毒种群结构影响时发现在含有抗性基因TY-1,TY-2,TY-3的番茄体内TYLCV病毒种群的变异频率有增加的的态势,特别是TY-3,接种90天后单碱基变异频率达3.48*10-3,暗示了病毒群体有趋向复杂化的态势。在对田间采集样品的群体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2014年采集样品(单碱基变异频率4.21*10-3)与2006年采集样品(单碱基变异频率2.16*10-4)的单碱基变异频率明显增加,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在对接种番茄体内的病毒群体基因组结构进行克隆时,发现一些样品体内经常检测一些非预期目标大小的克隆,对其进行测序后发现为一些缺陷型的TYLCV,这类缺陷型TYLCV在感病对照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很低,而在抗性材料中缺陷型群体出现的频率很高(TY-1:2; TY-2:14;TY-3: 4),虽然这种缺陷型TYLCV的作用还未明确,但这一结果暗示了抗性基因可能推动了缺陷型TYLCV的产生。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TYLCV的种群结构是一个异质的、动态的结构,这种结构受抗性基因的影响,因此虽然抗性基因在TYLCV的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抗性基因也是TYLCV病毒群体复杂化的潜在驱动力,在生产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基因克隆及其抗性差异机理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基因的抗性机制研究
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AC4寄主互作蛋白的鉴定及功能解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协同烟粉虱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效应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