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P后续波探索夏威夷地区660间断面处的化学分层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408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薛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PP后续波地幔过渡带化学分层地幔混合接收函数
结项摘要

Transition zone discontinuities associated with mineral phase transformations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mass, heat and chemical transport in the mantle. They ar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mantle dynamics. Geodynamic numerical models suggest chemical layering near the base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near hot upwellings, i.e., accumulation of harzburgite beneath the 660-km discontinuity.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chemical layering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yle of mantle convection. Hawaii is a good location to look for evidence of the chemical layering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mantle plume underneath. SS precursor study suggests lateral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is area, but lacks direct evidence for chemical layering at 660-km discontinuity. We propos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layering at 660-km discontinuity beneath Hawaii using novel observations of PP postcursor amplitude, in the context of receiver func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 of the proposed work will provid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the chemical layering suggested by numerical models, and allow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style of mantle convection 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地幔过渡带间断面是重要的矿物相变界面,其性质与地幔中物质与热量的交换及化学成分的传输息息相关,对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动力学数值模拟显示,在热物质上涌地区,地幔过渡带底部存在化学分层现象,即方辉橄榄岩富集于660间断面下方。化学分层的观测证据对于理解地幔对流模式至关重要。由于地幔柱的存在,夏威夷地区成为寻找这一化学分层现象的地震学观测证据的绝佳地点。SS前驱波研究揭示了该地区过渡带矿物组分的横向不均匀性,却没有直接证实660间断面处的化学分层。本项目拟基于接收函数方法提取来自660间断面的PP后续波,以PP后续波振幅信息为约束,通过计算不同矿物组分对应的理论PP后续波振幅,拟合观测数据,探索夏威夷地区660间断面处的化学分层。项目的研究结果将为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的化学分层现象提供观测证据,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地幔对流模式和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演化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地幔过渡带间断面是地球内部重要的矿物相变界面,刻画其地震学性质对理解地球内部的温度、组分和动力过程有重要意义。对大洋地区地幔过渡带的研究多使用长周期的SS和PP前驱波,二者为反射震相,对跨越间断面的阻抗较为敏感。传统的接收函数方法多用于大陆地区的间断面研究,本项目则使用接收函数方法提取了来自太平洋中部地区660千米间断面的PP后续波,即P660sP与PS660P,分析了其振幅随震中距的变化,约束了660间断面附近的速度结构,进而推断了太平洋中部地区660间断面附近的物质特征。概述如下:.(1)收集了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大量地震波形数据,计算了高质量接收函数,将接收函数用于大洋地区地幔建断面的研究;.(2)将PP地表反射点位于太平洋中部地区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提取了来自660千米间断面的PP后续波与PP波的振幅之比,该振幅比在80°至110°范围内随震中距增加;.(3)根据实际数据的分布和所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了大量的理论地震图和理论接收函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4)利用PP后续波的振幅约束了太平洋中部地区660间断面的性质,发现在660间断面附近存在一层各向异性层,认为各向异性来源于热物质上涌造成的部分熔融物质定向排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ScS多次波探测东北亚海域及陆缘地幔间断面特征

批准号:4177406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娟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夏威夷下核幔边界速度结构研究-夏威夷热点起源探讨

批准号:4107405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何玉梅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行星际磁场重联出流区内以及边界处间断面类型的研究

批准号:4127418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冯恒强
学科分类:D041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分层介质中弹性波的共振理论

批准号:19377205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余寿绵
学科分类:A2307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