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空间实践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113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李毓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心蕊,解佳,吴汶佳,庞兆玲,王学基,黄凯洁,张涵
关键词:
空间实践旅游效应生活宗教旅游目的地地方性
结项摘要

Previous studies on tourism influence of religion focused on the framework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which overlooked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ourism impacts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ourism and religion.In the context of ethnic tourism, the unstaged and pluralistic, mixed lived religious in ethnic tourism destination is rarely concerned. The project will analysis lived religion from dimensions of religious objects and body .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hysical manifestations - space negotiation - action strategy", choosing four villages which are Dai and Tibetan villages with developing tourism and undeveloped villag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ligious practice in ethnic communities , and the process of space negotiation and changes of lived religion,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nstructing of lived religion and locality.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expand lived religio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cultural geography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旅游对宗教的影响研究多被置于“积极-消极”等二元分析框架中,忽视了旅游影响的动态过程以及旅游和宗教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民族旅游背景下,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未被舞台化的,多元、混合的生活宗教缺乏关注。本项目将生活宗教划分为宗教物质和身体的分析维度,并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视角,构建“物质表征-空间协商-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傣族和藏族、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地的比较研究,探讨旅游导向下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的空间实践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协商过程,从旅游和宗教互动的视角解析这一协商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生活宗教重构与地方性再建构的关系。本项目在理论上,拓展了“生活宗教”的理论内涵,为民族旅游地的制度性宗教和民间信仰融合的特殊现象提供旅游地理学的诠释;在实践上,通过解析生活宗教的空间实践演化、协商过程与机制,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提供科学证据。

项目摘要

旅游对宗教的影响研究多被置于“积极-消极”等二元分析框架中,忽视了旅游影响的动态过程以及旅游和宗教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民族旅游背景下,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未被舞台化的,多元、混合的生活宗教缺乏关注。本项目将生活宗教划分为宗教物质和身体的分析维度,并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视角,构建“物质表征-空间协商-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典型案例地的比较研究,探讨旅游导向下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的空间实践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协商过程,从旅游和宗教互动的视角解析这一协商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生活宗教重构与地方性再建构的关系。. 研究发现:其一,从物质表征上,旅游发展促进民族社区居民日常信仰实践的频繁化。旅游和现代化力量推动民族社区居民信仰主体的年轻化、信仰实践的隆重化、消费增长化和仪式物品的现代化、科技化。其二,从空间协商上,旅游发展引起民族社区居民信仰习俗和实践的再建构。当地居民为了适应现实需求和旅游带来的信仰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对传统的信仰习俗和实践进行能动性的协商和再建构。其三,从行动策略上,旅游对民族社区居民节庆仪式实践的影响程度可以从边界上进行区分。仪式环境、文化观念和经济利益决定了当地居民仪式实践中物质和精神边界的开放、模糊或封闭。社区居民主要采取抵抗、回避和适应的行动策略应对旅游给信仰生活带来的变化。其四,民族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的重构是居民能动性、嵌入性、物质性和主客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项目在理论上,拓展了“生活宗教”的理论内涵,为民族旅游地的制度性宗教和民间信仰融合的特殊现象提供旅游地理学的诠释;在实践上,通过解析生活宗教的空间实践演化、协商过程与机制,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提供科学证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538
发表时间:2019

李毓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部典型城市民族宗教社区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

批准号:416711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白凯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民族旅游地空间政治的实践:过程、机制与意义

批准号:4180112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黄秀波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2.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旅游发展对城市社会空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与调控研究

批准号:4130114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梁增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旅游感知的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批准号:7107302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郭英之
学科分类:G0314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