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监管是一项国际性难题。在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多重因素的叠加下,中国必然长期面对大范围金融市场频繁活动和价格波动频发的局面。定价合理的价格体系是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信号装置,灵敏的价格甄别机制不仅能够化解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保障经济安全运行,而且很大程度上宏观调控更要倚重于价格杠杆,并以此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研究在对国际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描述、监控和预测价格波动,建立价格监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价格风险的特点,提高价格调控的可预见性,重点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全球化对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影响途径;设计反映价格监管效果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保障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价格监管基线;分析防失真条件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格纠偏指标;提出稳定价格策略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案。
价格波动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它可以改变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定价合理的价格体系是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信号装置,灵敏的价格机制能够减少各种经济“乱象”,保障经济安全运行。宏观调控很大程度上更要倚重于价格杠杆,并以此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价格监管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后必然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价格波动,因此中国必须加强价格监管。建立综合价格指标监管体系,确立价格监管基线(Baseline),可以更好地把握价格风险的特点,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重要尺度。. 基于经济安全的价格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得以科学有效评价经济安全和价格风险的尺度就是“价格监管基线”。当经济中相关的指标变动偏离监管基线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而一旦变动超出一定的范围,即价格的安全范围或警戒区间,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选取了CPI、PPI、金融资产价格、非金融资产价格和石油价格等五种比较重要的价格作为评价的指标,结合国内外价格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确定了各指标的监管基线和安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对策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抑制不当得利的价格监管模型与价格监管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与政策效应研究
能源消耗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面向国家经济安全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