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纬向分布限界形成的生理基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以栓皮栎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107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5.00
负责人:刘建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雷静品,江泽平,常二梅,魏远,兰倩,杨文娟
关键词:
种群分布碳格局环境因子纬度栓皮栎
结项摘要

The moder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adaptation of the vegetation on the climate. Temperatu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n plant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will exhibi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plant distribution range under the currently rapid global warming background. At present, more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formation of alpine forest line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There still exist distinct gaps in knowledge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lant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range. Therefore,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widely distributed plant species across latitude gradient,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 in East-Asia, 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will be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carbon allocation pattern, nutrient distribution strategy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y of different latitudinal populations will be studied by integrating lo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wo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 will also be arranged at its northern and southern limits to further discriminate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ed to variations of these traits. This study will be cross-cutting-edge innovation for both plant geography and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and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forest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function and dynamics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It also will have important scientif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现代植被分布格局是植被对气候长期适应的结果。温度作为决定植物纬向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在全球快速暖化背景下,将对植物的现时分布限界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对于植物限界形成的研究多集中于海拔梯度上,而对植物纬向限界形成的生理基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却缺少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广布种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分布区不同种群的碳分配格局、养分分配策略和生活史对策,结合土壤及气候因子,综合探讨树木纬向分布限界形成的生理机理;同时,结合南北种源试验,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群生理性状差异的来源和环境作用机制。本研究既是植物地理学与植物生理生态学交叉的前沿创新领域,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现代植被分布格局是植被对气候长期适应的结果。温度作为决定植物纬向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在全球快速暖化背景下,将对植物的现时分布限界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对于植物限界形成的研究多集中于海拔梯度上,且形成了多种假说,如碳限制和生长限制假说;而对植物纬向限界形成的生理基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却缺少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广布种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分布区不同种群的碳分配格局、养分分配策略和生活史对策,结合土壤及气候因子,综合探讨树木纬向分布限界形成的生理机理。研究发现,栓皮栎树体内可利用资源的多寡不足以诠释栓皮栎北方分布限界的形成。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幼树和成年树不同器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氮磷浓度并未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进而不支持的碳限制或养分限制假说。同时,L-H-S性状纬向趋势不明显,表明对于高大乔木而言,其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栓皮栎遭受更大的植食压力(特别是幼树),并且表现出更新潜力不足,这可能是栓皮栎向南扩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首次在较大地理尺度上(~14°)探索树木分布限界的驱动因子,对于理解和预测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刘建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干旱诱发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以西南干热河谷为例

批准号:3157040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陈亚军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连续分布广布种的种群遗传分化驱动机制—以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为例

批准号:4190106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姚昕
学科分类:D01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创新资源约束下区域创新驱动形成机制及实现路径——以河南省为例

批准号:U150470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桂黄宝
学科分类:G0403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4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树木三维构型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以蒙古栎为例

批准号:4187133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苏艳军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