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果品。近年来,贮藏病害已成为引起鲜食枣果实采后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苯丙烷代谢产物既是枣果实的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又是其抗逆性、抗病性的物质基础。本项目拟通过研究枣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的构成、活性表达、酶学特性,苯丙烷代谢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组成、含量和合成途径的动态变化,确立枣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具体模式和一般途径。通过研究外源信号物质(水杨酸、壳寡糖)处理对枣果实诱导抗病性和采后病害控制的影响,探明枣果实苯丙烷代谢受外源信号物质调控的特性和影响因素,代谢关键酶对外源信号诱导的响应机制,以及代谢产物的增量累积、组成与分布、离体抗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受外源信号作用的机制。通过研究,将为明确苯丙烷代谢在枣果实诱导抗病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控制枣果实采后病害、增强生物活性功能成分、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和进行果品绿色生产和贮藏提供重要的应用技术基础。
近年来,贮藏病害已成为引起鲜食枣果实采后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本项目以鲜枣果实采后典型、易发的黑霉病(Alternaria alternata)、青霉病(Penicillium expansum)以及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ula)为对象,研究了鲜枣果实对病原菌侵染的抗性。进而,通过生长期喷施或采后浸泡处理的方式,研究了外源信号物质(壳寡糖、β-氨基丁酸和水杨酸)对鲜枣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机制及对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外源信号处理可通过调控苯丙烷代谢来增强鲜枣果实对病原菌侵染的抗性。因此,在本项目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苯丙烷代谢及其产物在鲜枣果实抗病性形成与诱导增强过程中的作用。苯丙烷代谢产物既是枣果实的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又是其抗逆性、抗病性的物质基础。本项目分离纯化了两种枣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分析了其活性表达与酶学特性;研究了苯丙烷代谢主要产物的组成、含量和合成途径的动态变化;确定了外源信号物质(壳寡糖、β-氨基丁酸和水杨酸)对鲜枣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苯丙烷代谢产物、抗病相关酶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苯丙烷代谢在枣果实诱导抗病性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等在果实抗性诱导过程中受到诱导子的激发与调节;苯丙烷代谢产物儿茶素、表儿茶素、香豆酸等酚酸类物质可能在鲜枣果实诱导抗病性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项目还研究了枣果实苯丙烷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离体抗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及它们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外源信号物质(壳寡糖、β-氨基丁酸和水杨酸)处理对鲜枣果实贮藏品质与营养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控制枣果实采后病害、增强生物活性功能成分、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和进行果品绿色生产和贮藏提供重要的应用技术基础。本项目完成了预定研究内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发表研究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参加学术会议与国际交流活动等共4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后掠叶片锯齿尾缘宽频噪声实验研究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采后CO处理对枣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机制研究
NO对采后桃果实苯丙氨酸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诱导抗病性形成的关系
己糖激酶在桃果实采后抗病反应中调控苯丙烷类代谢的作用机制
灰霉菌介导蓝莓采后角质层代谢产物诱导果实抗病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