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出生后的早期,突触大量表达"包含NR2B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NR2B);而随着突触的发育,"包含NR2A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NR2A)会不断进入突触、并替代NR2B。这种NMDA受体的亚基转换,影响着突触成熟、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记忆等过程,被认为是突触发育的关键性事件。在脊髓背角,NR2B在突触中的大量表达,也是组织损伤早期炎性疼痛形成的关键步骤。但申请者的预实验,深入追踪NMDA受体的长时程变化,意外发现:到炎性疼痛后期,NR2A又会不断向突触输送、以替代NR2B,完成一次病理状态下的亚基转换,提示:组织损伤也会"借用"突触的发育机制,持续慢性疼痛状态。基于此,申请者假设: NR2A向突触输送、以替代NR2B,参与炎性疼痛的后期维持。本项目的目标,在于深入研究脊髓NMDA受体亚基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后期炎性疼痛的关系;深入探讨阻断NR2A的突触输送对后期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
个体出生后的早期,突触大量表达“包含GluN2B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GluN2B);随着突触的发育,“包含GluN2A亚基的NMDA受体”(简称GluN2A)不断进入突触,并替代GluN2B。这种NMDA受体的亚基重构深刻影响着突触成熟、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等过程。本项目以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炎性动物为模型,观察了在慢性炎性疼痛的不同“发育” 阶段,脊髓背角GluN2B和GluN2A突触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早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变化。结果证实:在慢性炎性疼痛的“发育”过程中,也“重现”这种与突触发育及其相似的NMDA受体的亚基重构现象。在外周组织损伤早期,脊髓背角神经元中GluN2B大量进入突触,参与了痛觉超敏的形成和早期维持。特异性抑制GluN2B受体可有效缓解早期疼痛症状。而随着慢性炎性疼痛的不断“发育”,大量GluN2A逐渐进入突触,并替代GluN2B,从而在疼痛的后期维持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抑制GluN2B受体不再有效缓解晚期疼痛症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炎性疼痛早期,SAP102对GluN2B受体突触输送发挥重要作用,SAP102的SH3功能域的模拟多肽可显著降低炎性动物的NMDAR-EPSCs幅值。而在慢性炎性疼痛晚期,在NR2A突触表达逐渐升高的同时,PSD-95的合成也同步升高,提示了在疼痛晚期PSD-95携带GluN2A受体进入突触,实现GluN2A受体对突触GluN2B受体的替代,从而参与了慢性炎性疼痛的后期维持。本项目取得的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慢性炎性疼痛的中枢机制,而且可为慢性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治疗方略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取得的部分结果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6.1)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脊髓水平microRNA-219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慢性炎性疼痛机制
钩吻素子抗慢性炎性疼痛作用与脊髓TSPO及其介导疼痛调控的关联机制研究
咬合干扰通过增强前扣带回兴奋性突触传递介导慢性咀嚼肌疼痛的机制研究
CWC22调控Nnat前体RNA可变剪接介导的慢性炎性疼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