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控制不佳、低生活质量、高风险哮喘患者的影响因素是哮喘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文献和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哮喘患者负面心境状态的发生率高于非哮喘人群,合并负面心境状态是哮喘患者临床控制不佳和较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本研究基于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特性、立足于与支气管哮喘、抑郁和焦虑障碍共同有关的细胞因子病因学假说,以定量评定指标做为定量遗传表型分析支气管哮喘病人与躯体症状共同发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采用先进的、高通量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对21个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它们的单体型进行定性和定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分析;并运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及伴发的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影响。其结果将为阐明支哮喘与负性心境共病性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常伴/并发抑郁或负面心境状态,后者使得哮喘控制不佳或发生难治性哮喘;相反,抑郁改善则可有益于哮喘的控制。尽管如此,哮喘伴/并发抑郁或负面心境状态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一方面,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明确了不同负面心境状态下哮喘患者对自身哮喘症状(如呼吸困难)的主观体验存在差异,其主观体验差异与自身客观肺功能下降程度无一定相关性;明确了合并负面心境状态与哮喘结局远期风险呈正相关;在前期已明确负面心境状态与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存在负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哮喘控制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远期风险呈正相关,间接说明负面心境状态与哮喘急性发作远期风险的关系。另一方面,采用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哮喘伴或不伴抑郁患者基因表达谱差异进行了检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可能有重要意义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提示哮喘与抑郁可能存在重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D4细胞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发哮喘合并抑郁不同于单一疾病的特异性免疫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为今后阐明哮喘合并抑郁状态的潜在免疫学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伴负面心境呼吸困难感知异常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关联研究
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