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式纤毛结构肠道内窥机器人运动机理研究与实现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10510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李伟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苏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娟,胡海燕,王文俊,刘磊
关键词:
微机器人肠道谐振驱动机理纤毛
结项摘要

面向肠道疾病诊疗对主动式胶囊内窥镜的需求,结合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本项目针对肠道内窥机器人展开研究。首先进行肠道环境下纤毛结构非对称摩擦特性与内窥机器人驱动方法研究,建立肠道内壁与微尺度纤毛间的三维接触-滑移模型,研究基于纤毛往复振动的内窥镜机器人驱动方法。然后提出一种压电驱动的谐振式纤毛结构内窥机器人构型,建立压电振子、外壳、微纤毛在肠道环境非线性约束下的系统本构模型,以能量传动效率为指标,对压电振子的拓扑结构、纤毛的刚度、长度、开合角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综合考虑相关制造工艺,设计谐振式纤毛结构内窥机器人的结构。其次,把机器人机构与嵌入式低能耗微型控制系统、能量供给和无线通信单元等集成,研制内窥机器人样机。最后建立离体实验平台,对样机的运动速度、能耗等指标进行测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设计、优化的有效性,并搭建体外人机交互终端及动物活体实验平台,进行活体实验。

项目摘要

主动式肠道内窥镜可解决被动胶囊内窥镜检查过程缓慢且不可控的问题。根据肠道环境的特点,本项目提出了一种谐振式纤毛结构肠道内窥机器人。首先进行了肠道环境下纤毛结构非对称摩擦特性与内窥镜机器人驱动方法研究,建立了肠道内壁与纤毛间的三维接触-滑移模型,研究了纤毛往复振动的内窥机器人驱动方法。然后,建立了压电振子、外壳、纤毛在肠道环境下的系统本构模型,对压电振子的拓扑结构,纤毛的结构参数等进行了优化。最后,建立了机器人实验样机与离体实验平台,对样机的运动速度、能耗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励电压为8V,柔性足夹角为60度时,机器人在直径为20mm的PVC塑料软管内移动速率可以达到12mm/s,在离体肠道内的可缓慢移动,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李伟达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医用内窥式光致超声换能器研究

批准号:1177411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朱本鹏
学科分类:A230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内窥式切伦科夫发光断层成像方法研究

批准号:8110108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陈雪利
学科分类:H27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谐振式硅微结构压力传感器优化设计与闭环系统实现

批准号:50275009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樊尚春
学科分类:E05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谐振式直接质量流量传感器结构优化及系统实现

批准号:69674029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樊尚春
学科分类:F0306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