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国常见致盲眼病,发病常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这两种葡萄膜炎作为研究对象,以Toll样受体(TLR)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及其配体(LPS,PGN,R848, MDP等)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单核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寻找两种疾病与病原体相关的分子基础;探讨TLR、NOD的配体对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Th1、Th17细胞分化影响,阐明引起免疫反应和葡萄膜炎的机制;探讨两种疾病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的配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和Th17细胞及其因子的影响,在动物模型上验证TLR、NOD及其配体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探讨TLR和NOD基因多态与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从基因易感性层面揭示其作用。本研究将可能回答病原体是如何引起免疫反应和葡萄膜炎这一科学问题,也可能为葡萄膜炎防治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切入点
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国常见致盲眼病,发病常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这两种葡萄膜炎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TLR在不同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Behcet病活动期患者TLR2,TLR3,TLR4和 TLR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不同TLR配体(LPS, PGN, Poly:IC, R848)对单核诱导的DC分泌IL-1β均有显著刺激作用,而且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DC在不同TLR配体刺激下分泌IL-1β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23只有在活动期 Behcet患者的DC加入PGN和LPS的刺激下才能被检出;且PGN的刺激作用强于LPS。提示活动期Behcet病患者DC在TLR配体刺激下产生的炎性因子升高。3.单核细胞和naiveT共培养后加入不同TLR 配体后均可显著促进IL-17 产生,而且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两种细胞共培养在LPS和PGN的刺激下产生的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Behcet病患者中LPS对IL-17分泌的刺激作用强于R848和Poly:IC。提示不同的TLR配体通过对上调IL-17参与Behcet病发生和发展。4.发现Behcet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所诱导的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表达增高,其配体刺激可通过线粒体产生ROS激活下游炎症小体NLRP3,促进IL-1β分泌。本研究揭示了感染因素在白塞氏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5.另外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Th17 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与不同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发现rIFN-alpha可以通过抑制葡萄膜炎患者IL-17的产生发挥对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IFN-β通过抑制Th17和Th1细胞免疫反应发挥对EAU的保护性作用;促进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IL-7、IL-21和OPN在VKH综合征患者中表达上调,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IL-27在VKH综合征患者表达下调;IL-17 可通过促进RPE炎症因子产生,进而参与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这些研究为葡萄膜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从NOD样受体家族(NLRs)探讨三种不同性质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异质性
从调节性T细胞探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从JAK2-STAT3/STAT4信号通路探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从PTPs相关蛋白对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探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