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复制对其致病性至关重要,而病毒颗粒形态发生和释放是病毒复制的一个必要步骤。人γ疱疹病毒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如EB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有关,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SHV)几乎在所有卡波氏肉瘤中可检出。但EBV和KSHV在组织培养时病毒滴度较低,难以研究从头感染。鼠γ疱疹病毒68(MHV-68)与EBV和KSHV序列同源性较高,组织培养病毒滴度高,是研究人γ疱疹病毒形态发生和释放的良好模型。疱疹病毒颗粒特有的间质位于外膜和核衣壳之间,由多种蛋白组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和病毒形态发生。我们已有数据表明MHV-68的间质蛋白ORF33对病毒颗粒形态发生和释放是必需的,且与一些病毒蛋白及细胞组分有相互作用。我们拟综合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遗传学、电镜等技术,鉴定与ORF33相互作用的病毒及细胞蛋白,并深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在病毒颗粒形态发生和释放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病毒复制对其致病性至关重要,而病毒颗粒形态发生和释放是病毒复制的一个必要步骤。人γ疱疹病毒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如EB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有关,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SHV)几乎在所有卡波氏肉瘤中可检出。但EBV和KSHV在组织培养时病毒滴度较低,难以研究从头感染。鼠γ疱疹病毒68(MHV-68)与EBV和KSHV序列同源性较高,组织培养病毒滴度高,是研究人γ疱疹病毒形态发生和释放的良好模型。我们之前发现MHV-68的间质蛋白ORF33对病毒颗粒形态发生和释放是必需的,且与一些病毒蛋白及细胞组分有相互作用。经过四年研究,我们取得了如下进展:(1)发现间质蛋白ORF33同细胞核内核衣壳结合的特点。发现间质蛋白ORF33在病毒发生初级囊膜化之前就可以结合到核衣壳上,并存在于成熟病毒颗粒上。本发现为认识疱疹病毒早期间质化过程提供了新视野;(2)鉴定了与间质蛋白ORF33具有相互作用的病毒蛋白ORF38的性质,探讨了该对相互作用在病毒包装释放中所发挥的作用;(3)鉴定发现同ORF33具有相互作用的另外一个间质蛋白ORF45在病毒形态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确定了ORF45与ORF33相互作用的氨基酸序列,通过构建并分析特定氨基酸缺失病毒,发现该段氨基酸序列对于病毒在细胞质内的间质化是必需的,提示ORF33与ORF45的相互作用在病毒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项目执行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J Virol,2015;Protein cell,2014),另有一篇论文在返修阶段(J Virol in revision)。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γ疱疹病毒间质蛋白ORF45参与病毒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间质蛋白介导致瘤疱疹病毒组装释放的机理研究
一个新的膜转运介体PACS蛋白在疱疹病毒发生中的作用
人疱疹病毒6型立即早期(IE)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