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和煤炭地下直接液化以及煤炭地下热解开采本质上都是对处于原始应力状态下的煤层进行热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相介质多场耦合作用问题。项目拟从该工程的基本力学问题- - 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的力学特性入手,以自主研制的"600℃20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及μCT225kVFCB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为平台,采用φ200*400大尺寸煤样的高温高压实验和分形、损伤理论,从宏观-细观层面研究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的热变形特征、破坏模式、蠕变特征,研究煤的物理力学参数如渗透率、变形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等的温度效应,以及煤的热破裂特征及其细观机制等。项目研究将揭示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体的变形破坏、蠕变、热破裂等规律与特性;揭示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体热破裂的临界温度、破裂后的渗透特性等。研究成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和煤炭地下直接液化以及煤炭地下热解开采等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摘要:项目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和煤炭地下直接热解开采工程的基本力学问题——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的力学特性,以自主研制的“600℃20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对尺寸为φ200×400mm的大煤样开展了热力耦合实验研究,分析了煤的热变形及破坏特征、蠕变、力学参数的温度效应、热破裂及其细观机制。结果表明:煤的力学特性有明显的温度效应;煤的热变形随温度升高分为三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快速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随温度升高,煤体破坏从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高温下,蠕变速度明显加速,更易出现加速蠕变;引入新型黏壶,构建了加速蠕变模型;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复杂,围压、温度和热解共同影响煤体弹性模量,在围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和热解产气是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煤体热破裂随温度升高分为三阶段:微弱阶段,破裂加速阶段及回落阶段。研究成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和煤炭地下直接液化以及煤炭地下热解开采等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煤体实验特性及固-流耦合动态力学模型研究
爆炸作用下软土的热流固力学响应及耦合机制研究
面向节能增效的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簧片阀动态特性建模、求解方法研究
流固耦合作用下煤与瓦斯突出射流理论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