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疗效优势、被国际认可的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方法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目采用Markov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临床队列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ACS)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西医综合干预和西医常规干预下的疾病转归划分为8个不同的发展阶段(Markov状态),计算各Markov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及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建立Markov决策树模型。通过Markov队列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措施下患者在不同时间(Markov周期)的期望寿命及人均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预测疾病的动态、远期预后,综合评价中西医综合干预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拟合效度检验,系统分析Markov模型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可行性、真实性和方法学优势。本研究基于Markov模型进行的中西医综合干预ACS疗效评价,以期建立一种切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模式。
本研究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干预(中西医综合干预,即治疗组)、西医常规干预(对照组)PCI后ACS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建立Markov模型。经过Markov模型20年的预测,治疗组和对照组PCI后无事件状态、非致命性心肌梗死(not-fatal Myocardial Infraction, not-fatal MI)后状态、非致命性中风后状态、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后状态、全因死亡状态累积转移概率分别为16.41%、15.57%、6.66%、17.48%、43.88%;15.62%、15.84%、6.89%、17.66%、43.99%。治疗组和对照组人均累积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分别为8.871、8.702,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了0.169QALYs。基于Markov模型的预测结果,本研究分别通过一维敏感性分析和Monte Carlo微量模拟的结果、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同期研究的比较、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的评估分析、研究队列前瞻性随访的终点事件发生概率的比较 ,进行了技术效度、外部效度、表面效度和预测效度四方面的拟合效度检验,证实了基于Markov模型进行中西医综合干预PCI后ACS血瘀证患者疗效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代表性。根据项目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中西医综合干预PCI后ACS血瘀证患者的Markov状态转移模型,较为真实的预测PCI后ACS血瘀证患者的疾病转轨和长期预后;建立了以Markov模型为基础的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方法,验证了Markov模型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待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新的路径;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包括6篇中文核心期刊,1名博士后人员出站,3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IL-33介导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血微粒表达调控急性冠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
基于电子病历数据挖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评估及干预效果分析方法研究
以循环microRNAs为手段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方法研究
冠脉慢血流综合征的炎症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与他汀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