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当前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还有待研究开发高效的乳腺癌预防和治疗药物。研究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多种人类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肿瘤组织的定向攻击弱,生物利用率低。本项目拟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壳聚糖(CS)为载体,EGCG为药物,叶酸(FA)和聚乙烯乙二醇(PEG)为修饰剂,借助AFM、CLSM 和FTIR等先进微结构分析技术制备EGCG-(FA+PEG)-CSNPS;采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和鸡胚绒毛尿囊膜方法,研究其对MCF-7 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研究其对MCF-7 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 表达量的影响,为EGCG纳米粒子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的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且对多种癌症和其它慢性疾病均有化学预防作用。EGCG在体内对肿瘤组织的定向攻击弱,生物利用率低,,以及低效的给药系统都影响了EGCG功能的发挥。将EGCG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提高EGCG的生物利用率, 体现剂量优势。因此,利用纳米技术来弥补EGCG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EGCG为药物模型,就提高其在MCF-7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和缓释效果为目的,进行纳米EGCG药物粒子的制备工艺优化;从细胞水平研究纳米 EGCG粒子对MCF-7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虑不同纳米载体对EGCG药物的影响和纳米EGCG修饰的抑制肿瘤效果,从而拟定出以CS为载体,用FA和PEG修饰制备高靶向性和高缓释效果的EGCG纳米粒子;并考察比较它们对MCF-7肿瘤细胞的毒性、抑制增殖、影响凋亡;并研究其对MCF-7细胞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表达量的影响。取得结果如下:. 一、通过结构化修饰获得了EGCG包封率达到了72.64%、粒径在150 nm ~ 300 nm的EGCG壳聚糖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1HNMR进一步表征证明EGCG-NPs修饰FA和PEG是成功的。. 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罗丹明B标记下的纳米粒子的靶向性。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叶酸EGCG纳米粒子;有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的靶向性高于未修饰粒子。在72h,纳米粒子的释放率为53.4%,体外释放试验的研究证明了EGCG-NPs在控释给药有很大的潜力。. 三、纳米粒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未出现细胞毒性;纳米粒子在400 μg/mL时,各纳米粒子对MCF-7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制效果最好的为叶酸、PEG共同修饰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能很好地促进MCF-7细胞凋亡和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 四、EGCG及其两种纳米粒子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能显著下调p-PDK1、p-Akt、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但对总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并能提高PTEN、p21、Bax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乳腺癌的效果。RT-PCR检测EGCG及其纳米粒子对MCF-7 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下调一些关键基因:p-PDK1、p-Akt、CyclinD1和Bcl-2,且调控作用随着样品浓度的加大而逐步增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壳聚糖硫酸酯对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粘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
双分子修饰的抗原递呈细胞靶向肿瘤纳米疫苗的研究
绿茶提取物EGCG对肿瘤“血管正常化”作用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和机制探讨
壳聚糖超分子纳米载体的设计、组装及肿瘤靶向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