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已有相关研究为起点,以文献研究与作品案例分析为依据,以思想史和实践史研究的并重为路径,以考察学科相关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对设计实践的影响作用为目标,以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为视野,展开20世纪20~5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实践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研究,以获得中国早期现代建筑形成的渊源及其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充实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学术研究。本项目一方面以基于文本的思想史研究立场和方法,关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传播影响而形成的相关学科概念、相应的思想观念及相应的内涵与特征,另一方面以基于作品阅读的方式,关注西方现代建筑传播影响下中国早期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早期对这一外来建筑文化的移植与转化的过程及特征,揭示其吸收与抵制的表现特征和历史原因, 挖掘其消化、融合的思想与实践成果,以呈现中国早期现代建筑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和历史价值
本项目以多条线索展开关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实践在1920年代至1950年代如何影响中国的的历史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认识。成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拓展了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的了解,并探究了西方现代建筑与现代性的关联问题,追溯了西方现代建筑如何被历史化的过程特征,以进一步揭示西方现代建筑历史自身的复杂特性,为探讨西方如何影响中国充实了背景认识,也增强了跨文化的意识;2)以文献集形式,较全面地呈现了近代专业期刊和大众媒体对早期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传播的主导作用,使科学性、时代性成为建筑学进程中的核心议题,同时也将民族性问题和风格之争带入新的议程;人物与理论的专题研究显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空间”议题及其设计方法论的探索,带来了建筑发展进程中思维的转变和对风格之争的超越;3)档案汇集和案例研究呈现,近代中外职业建筑师的共同努力开启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设计实践;个案分析展现了“国际风格“本身仍包含着多样性,其传入和转变又与近代中国独特的城市化进程、建筑新类型的发展以及西化过程相辅相成;而1940~50年代空间互渗、合理性以及结构与材料的自由组织等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形成,以及对中国传统民居与园林的空间解读,推动形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成长的新起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建筑设计思想与实践研究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国的转化
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
弗莱彻《比较法建筑史》在中国的移植与转化(1920s-1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