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COS是平流层硫酸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对太阳辐射以及平流层臭氧具有重要影响,该项目针对目前国际上关于大气中COS源与汇研究方面的极大不确定性,结合我们最近的新发现- - 大气中存在高浓度COS前体物,拟开展大气中COS前体物的时空分布以及对环境的可能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北京市站点连续观测大气中COS前体物的污染水平,认识其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气象因素的影响;2、利用室外烟雾箱研究大气中COS前体物直接光解对COS的可能贡献;3、对比研究北京市以及我国背景地区(如灵山和青海瓦里关)大气中COS前体物的污染水平,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大气中COS前体物的可能影响;4、研究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COS前体物分布特征,认识大气中COS前体物的可能存在形态。研究结果将对揭示大气中COS前体物的可能环境影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完善了大气COS及其前体物的采样分析方法,实现了半自动化分析测试,并开展了北京市和北京小龙门林场大气中COS及其前体物进行了观测研究、水体酸化对COS光化学产生影响以及达索普冰芯COS及其前体物浓度的历史记录等。发现 (1)大气中COS浓度在晴朗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除冬季外—)通常表现为从早到晚持续增加或中下午出现最大值的特征,与一次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COS前体物的日变特征与一次污染物较一致,即早晚浓度较高,中下午较低,表明COS前体物在中下午的光化学反应可能为大气中COS的一种重要来源;(2)北京市区大气中COS及其前体物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北京市夏季经常观测到COS的浓度低于200ppt,比全球背景浓度低约一倍,小龙门林场由于植被覆盖密度大,夏季大气中COS的浓度低达几十ppt,表明植被对大气中COS存在很强的吸收;(3)水体酸化对COS的光化学形成潜势具有重要影响,当pH值从9.27降低到2.89时,COS的光化学潜势增加约4倍,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物质导致水体酸化可极大促进COS光化学产生,是一种大气COS的重要排放源;(4)COS及其前体物的浓度随冰芯的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大气中COS及其前体物具有显著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上海地区大气氨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大气二次颗粒物生成的影响机制
大气中COS的重要排放源及产生机理研究
街道峡谷中绿地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大气超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光敏特性研究以及对人体肺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