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拟采用比较研究、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模型,以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改进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新时代,以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为主要任务的研究生教育,成为国家建设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总量和规模的快速扩张,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协调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视角,对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呈现出“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最近十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某个学科门类在校生数占全国在校生总数比例越高(即存量越大),那么该学科在扩招过程中的增幅也将越大(即增量越大)。即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了结构的调整。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的趋同性。自1996-2011年,11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数量的比例变化不大,各学科发展过于均衡,未能出现结构性变化,基本上是“存量决定增量”。 从国际比较看,在我国授予的硕士学位中,除专业硕士之外,其他学科门类的结构与博士学位的学科结构很接近。这种结构雷同,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科专业对于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区域结构与省域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96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018。这就是说,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人数占地区人口的比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将相应地增长0.018个百分点。同时,该时期内研究生教育的年均增长率为25.82%,我们将研究生教育的弹性系数乘以其年均增长率,得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0.46%。这也就是说,我国研究生教育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另外,该时期内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32%,将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除以经济增长率,得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11%。1996年至2009年期间,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研究生教育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都远低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率。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属于投资驱动型,同时也说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总体发展不足,仍需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演化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研究
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规律
我国管理教育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对规模经济制约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