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降水总量、降水频率/强度改变相关的极端气象/气候事件的频发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的关注。但是关于降水变化如何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特别是对草地地下根系及根系与土壤间的碳传输过程影响的认识仍十分缺乏,限制了对草原固碳能力评估的准确性。为此,本项目选取我国温带草原中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变化明显的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大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通过模拟生长季降水总量、降水频率/强度的变化(3个降水总量,2个降水频率/强度),从大针茅群落的地上生产力/生物量、地下生产力/生物量以及植物地下部分对土壤碳的贡献出发,定量化地探讨降水总量变化、降水频率/强度变化及其它们共同作用对大针茅群落固碳能力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对我国碳收支的贡献提供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50年中国降水频率、强度和总量变化
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与机制
温带退化草原碳固持能力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及机理研究
典型红砂-珍珠荒漠灌丛群落碳通量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