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性鱼类去微囊藻毒素的化学与分子机制及相关毒理学响应的比较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70007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00
负责人:陈隽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7
结题年份:2010
起止时间:2008-01-01 - 201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谢平,李莉,戴明,邱彤,张大文,李广宇
关键词:
解毒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
结项摘要

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次生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肝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鱼类直接或间接摄食有毒蓝藻,既受到藻毒素的威胁,也对有毒蓝藻产生影响,但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囊藻毒素解毒的化学和分子机制的比较研究还未见报道。本项目将建立水生动物体内微囊藻毒素(MC)与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结合产物的定量检测技术,以不同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MC及其重要代谢产物(MCs-GSH/Cys)在鱼体内的迁移转化规律、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响应(细胞学、组织学及生理生化)、不同食性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分子机理(GSH途径)等三方面开展研究,从不同水平 (器官、细胞、分子)探讨微囊藻毒素对不同食性鱼类的影响及鱼类的适应机制,为有效利用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鲢、鳙控制富营养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2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3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7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0.0736
发表时间:2020
5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陈隽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50110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0457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7055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7846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0141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308020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7834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U171126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1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甲状腺机能的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3097052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李大鹏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对微囊藻毒素解毒能力差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3067036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梁旭方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鱼类消减毒素危害的基因筛选

批准号:20577065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孙宝剑
学科分类:B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微囊藻毒素在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107035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甘南琴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