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细小病毒科红细胞病毒属有B19、A6和V9三种基因型,其中B19毒力最强,可导致贫血、再障、心肌炎等疾病,目前对三者的差异研究十分有限。本课题旨在探讨三种病毒型在复制转录过程中的差异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拟通过转移B19病毒基因的ITR序列至A6 和V9病毒的基因两端,进行感染性克隆构建、转染及表达,再分别经Southern Blot检测三种病毒型的基因复制异同,经Northern Blot、qRT-PCR检测基因转录异同,经RNA酶保护实验检测转录剪切点异同,绘制三种病毒型的基因转录图谱,通过定点突变和转录因子筛查,揭示导致三者基因复制转录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该项研究有助于阐明人细小病毒B19、A6和V9三种基因型毒力差异的根本原因,为此类病毒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人细小病毒B19属于红病毒属中的人细小病毒科,可以感染人类造成恶性贫血,胎儿水肿,死胎等多种疾病。目前已鉴定出三种亚型,A6,V9和Genotyp-1,它们之间存在12%的基因组序列的差异。然而,A6和V9的基因转录本还没有阐明。.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系统的鉴定了细小病毒A6和V9以及最近发现的非灵长类动物的细小病毒,花栗鼠细小病毒(chpv)的转录谱。我们还对Genotyp-1反向末端重复(ITRS)对缺乏末端的A6和V9基因组的复制能力进行了探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A6的整体转录谱与Genotyp-1型B19病毒类似,但在含有可转录A6基因组质粒的COS-7和UT7 / Epo-s1细胞里,其转录产生RNA的过程是有差异的。位于非结构蛋白NS1的第二个剪接产物的接受体是无效的,但V9型的转录本却类似于Genotyp-1型B19病毒的转录本。有趣的是,Genotyp-1型的末端反转重复序列可以支持V9基因组在UT7 / Epo-s1细胞里进行复制,但却不能支持A6基因组复制。.此外,我们还鉴定了一种独特的花栗鼠细小病毒的转录本。与其他同属病毒不同,花栗鼠细小病毒基因组中较小的那段RNA虽然也使用内部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但它不是编码较小的非结构蛋白的RNA。我们的结果证明,人细小病毒A6,V9和花栗鼠细小病毒(chpv)的大非结构蛋白NS1是UT7 / Epo-s1细胞的凋亡诱导因子,这与Genotyp-1型的NS1结果类似。我们的结果支持花栗鼠细小病毒(chpv)可能代表细小病毒属一个新组,也许在病毒亚科一个新属。.为了进一步了解B19病毒在中国东部地区的流行状况,我们研究了患有贫血,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献血员,HIV阳性的静脉药瘾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利用ELISA法和q-PCR分析不同人群B19V-IgM,B19V-IgG以及B19V-DNA。结果表明,不同人群,B19V-IgG的水平在21.9%~ 41.8%之间,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呈现低度B19病毒的流行。在总共1290份样本中,我们发现两位献血员和一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B19V-IgM阳性,而且这位肺支血清病毒负载量为2.86×10^6/ml。在HIV阳性的静脉药瘾者中,DNA阳性率为7.1%,发现静脉药瘾者感染的B19病毒在NS1第558位氨基酸发生突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人细小病毒B19 中国株基因变异的研究
人细小病毒B19 VP1独特区蛋白致肾脏足细胞病变的机制
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中央polyA位点选择性使用的分子调控机制
我国献浆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人细小病毒B19毒株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