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遵循着由贸易自由化到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成员国间的金融合作即将全面展开。本课题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吸纳国际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合理成分,构建非对称性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而通过金融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多国动态CGE模型应用于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金融扩张和金融一体化效应,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与模拟。通过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机制、路径和模式,提出实现区域金融合作的动态最优化的主张,并研究中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合作中的战略定位与实施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合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新问题,使该选题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把多国动态CGE模型应用于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金融一体化效应和金融合作,这是对CGE模型的开创性应用。
伴随中国与东盟贸易品关税的逐渐消减,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得以扩展深化,从而为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深化“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做好前期准备。但中国东盟在金融合作,甚至提升金融一体化方面仍有待加强和拓展。这就必须厘清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和现实制约,准确评估当前水平,才能为后续提升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层次,打造一体化的区域金融市场奠定扎实基础,从而彰显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报告首先系统剖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历程,构建了非对称性的金融合作框架,详细解析了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的微观基础及决定因素,并采用有关指标进行测度,特别是构建中国东盟FA-CGE模型,模拟了关税取消、中国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等情景下,中国东盟一体化带来的福利效应,最后探讨了金融合作的步骤、路径及机制和中国的战略选择。.这些内容的系统解析,得益于综合使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政治与历史分析、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是:.1. 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须全面考量其微观基础及决定条件。报告分析指出,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的程度仍处于浅化阶段,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程度需深入剖析其微观基础,还要深入判断阻碍或推动金融一体化的重要因素,这些非对称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延缓甚至阻滞金融一体化的推进。因此,推进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历久弥坚,需要不断增进有利条件,同时化解诸多不利因素,以为推进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进程注入新动能。.2. 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一体化的具有显著的潜在动态福利效应。报告认为,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CGE模型的基础上,设定取消关税、中国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等情景,以考察其对中国东盟各部门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东盟各国各部门的产出均有所增长。因此,必须着重推进中国东盟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在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合作力度,共同促进金融一体化发展。.3. 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合作需要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机制。报告研究指出,诚然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合作取得诸多成绩,但进一步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仍存在,这就要求继续深化扩展金融合作层次,中国可采取诸多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推进,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提供契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这方面需要中国东盟各国达成一致性的制度安排。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金融开放的多国博弈理论分析与CGE模型定量研究
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
中国家庭金融的动态宏观方法分析
基于多元多尺度熵的金融危机多国间传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