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体系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IETS)的研究不仅可以确定分子成份和构型、分子-表面之间的界面构型等关键信息,还可以利用非弹性电子激发实现单分子异构化、改变手性、化学键断裂,是国内外前沿基础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申请项目将对单分子表面吸附体系和单分子结IETS开展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单分子体系IETS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发展,单分子表面吸附体系IETS的理论表征和单分子结IETS的理论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一些新的IETS计算方法和程序,揭示影响单分子体系IETS特性(峰位、强度、线型、空间分布)的各种微观图像,解释相关实验结果,预测一些新的吸附性质和反应机理,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型器件,更好地理解和调控单分子体系的电子结构、磁性和输运特性,为相关实验和应用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本项目按研究计划推进研究工作,并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主要研究要点集中在:单分子表面吸附特性,单分子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单分子的结构和性能关系, 单分子模型自旋电子器件设计,以及单分子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发展和应用非弹性隧道谱模拟方法,并识别四个碱基[获ChinaNano2013最佳POSTER奖];(2). 利用石墨烯覆盖的Ru(0001)表面CoPc分子轨道选择性设计单分子整理器[Appl. Phys. Lett. 2013]; (3). 利用掺氮石墨烯纳米条带作为电极,在FePc分子结中实现自旋过滤和负微分电阻功能[J. Chem. Phys. 2012];(4). 基于计算振动谱及吸收光谱模拟来揭示内嵌富勒烯TiY2N@C80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Inorg. Chem. 2012];(5). 基于FeN4单分子磁体和Mn@Au6磁性金属团簇,设计出具有自旋过滤效应的模型分子器件[Nanotechnology 2012; Chem. Phys. Lett. 2013]等。项目在执行期间,在Appl. Phys. Lett., Sci. Rep., J. Chem. Phys., J. Phys. Chem. C, Inorg. Chem., Chem. Phys. Lett., J. Appl. Phy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致谢SCI论文16篇。项目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13人次。培养博士2名,硕士1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烷烃硫醇类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理论研究
分子-固体界面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及程序发展
孤立金纳米颗粒单电子隧穿能谱的系统研究
单分子磁体电磁结构与磁量子隧穿现象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