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来心理学的热点领域。Nisbett和Peng等人的研究指出:东方人的思维是整体和辨证性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分析和逻辑性的。Hou和Peng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的三维结构:联系、变化和矛盾。本研究以此结构为基础,通过确定三维结构的常模分数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加以分类,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与其行为的内在联系。本研究还从家庭角度出发,探讨了思维方式如何在家庭内部的代际之间传承以及在同代人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验证思维的家庭传承模型。本研究最后探讨思维方式对中国人心理和行为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问题。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不仅会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和这种特点的传承性,而且能够看到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我们适应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为认识中国人思维的价值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对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研究一直是近20年来文化与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来自美国的一批心理学家就从东西方文化的起源入手,探讨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的西方文明和以华夏文明为源头的东方文明的不同,并用思维地缘学的观点解释这种差异。Nisbett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分析思维,这种思维强调逻辑、事物的特性、非矛盾性和真实,而东方人的思维则是一种整体思维,这种思维具有辩证性,强调联系、变化和矛盾性。.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对这种理论的进一步验证。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结构,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三个维度衡量:联系、变化和矛盾。本研究对这一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分类。传统观点认为辩证思维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取向,并且把联系性、变化性和矛盾性看成是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本研究发现辩证思维只包括联系性和矛盾性,变化性和这两个维度的关系是相反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个体看人时的一致性。所以在思维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辩证性和变化性的得分高低,对思维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思维方式在家庭内部的传承和影响问题。通过对将近1000对父母与子女之间和夫妻之间配对数据的分析,我们验证了思维方式在家庭内部传承以及影响的模型,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夫妻之间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父母的思维方式通过成就动机等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和社会适应;夫妻之间的思维方式差异对预测抑郁和家庭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还分析了思维方式对中国人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通过对400多名老年人数据以及近2000名青少年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控制感、自我效能、传统与现代性等因素一起对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社会适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上述结果对我们理解文化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理财建议可以当做金融素养的替代吗?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① ———基于角色转型的视角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形象思维与思维的综合及其应用
文化、思维方式对领导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
批判性思维对中国人创新观念与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