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式的SOD1基因突变能导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基因突变导致运动神经元(MN)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突变的SOD1蛋白获得了细胞毒性,但具体机制不明。SOD1转基因ALS模型幼鼠体内虽有突变的SOD1蛋白,但并无MN死亡及其他ALS病理特征,提示MN死亡原因并非突变蛋白的本身具有毒性。.SOD1的作用为催化超氧化物生成水和过氧化氢,SOD1能被其自身产物H2O2氧化并引起SOD1蛋白构型错误并通过分子间二硫键聚集,而SOD1的构型错误和聚集正是突变SOD1蛋白的共同特性和ALS突出病理特点。.我们预试验证实转基因小鼠发病期间时,SOD1蛋白氧化较年龄匹配对照组升高10倍以上,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家族性ALS中,突变SOD1蛋白被氧化修饰,是导致运动神经死亡的直接原因和决定病情进展快慢的关键因素。本课题拟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
遗传学研究已证实多种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能导致家族性和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SOD1基因突变导致运神经元(MN)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突变的SOD1 蛋白获得了细胞毒性;SOD1 蛋白被氧化修饰,可能是导致运动神经死亡的关键原因。SOD1的作用为催化超氧化物生成水和过氧化氢,SOD1能被其自身产物H2O2氧化并引起SOD1蛋白构型错误并通过分子间二硫键聚集,而SOD1的构型错误和聚集正是突变SOD1蛋白的共同特性和ALS突出病理特点。.本研究通过对AL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野生型SOD1蛋白的氧化还原程度、聚集程度、氧化修饰的测定和比较;以及运动神经元损伤程度与SOD1氧化水平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120例正常人外周血SOD1蛋白表达水平对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50岁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血清总SOD活性出生到20岁处于相对高的水平,20随后明显下降,一直稳定。(2)不携带SOD1突变的ALS患者和健康对照的野生型SOD1氧化水平和总SOD活性比较,ALS患者氧化应激增强,但SOD1活性保持不变。(3)不携带SOD1突变的ALS患者和健康对照的野生型SOD1氧化还原程度和聚集程度的测定比较,前者SOD1蛋白的氧化还原程度和聚集程度与健康对照相似。(4)不携带SOD1突变的ALS患者和健康对照野生型SOD1氧化修饰差异的比较,其野生型SOD1蛋白未见不同于健康对照的氧化修饰。这些研究的结果提示:不携带S0D1突变的ALS患者红细胞SOD活性正常,S0D1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与表达量不发生显著改变,也没有异常的氧化还原状态;ALS患者中的野生型SOD1与正常SOD1蛋白之间多肽结构的差别。对于无S0D1突变的ALS患者,野生型S0D1的结构和基本性质没有显著改变,氧化修饰可能并非无SOD1突变的ALS的关键发病机制。(5)此外,还做了中国人种 ALS患者ANG基因、TARDBP基因和C90RF72基因突变的检测,部分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模型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中的关键作用机制研究
神经元致病蛋白、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功能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死亡机制的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LCN2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机制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US突变的神经元损伤机制及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