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传统腌制食品微生态分子解析与风味形成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173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吴祖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波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娟娟,翁佩芳,陈希,赵永威,雷兰兰
关键词:
浙东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机理风味
结项摘要

以腌冬瓜、腌苋菜梗为代表的腌制发酵食品是浙东地区著名的传统特色食品,然而长期来对其发酵机理、特殊风味产生的本质和营养及安全性评价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项目在前期榨菜低盐腌制研究积累基础上,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腌冬瓜、腌苋菜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态检测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以产品风味化合物等信息表征(指纹图谱)研究其加工过程中微生态结构、典型微生物代谢及与产品功能间的关系,由此解析浙东特色腌制食品风味等形成的机制和提供微生物学证据,也为食品安全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阐明浙东地方特色腌制发酵食品产品质量维持的本质,明确特定微生物的作用和意义,这对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菌种定向筛选、丰富发酵食品加工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摘要

以腌冬瓜、腌苋菜梗等为代表的腌制食品是浙东地区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长期来对其发酵机理、特殊风味产生的本质和营养及安全性评价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项目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臭冬瓜、臭苋菜梗等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态检测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以产品风味化合物等信息表征(指纹图谱)结合加工过程中微生态结构、典型微生物代谢(包括产酶特性)以及代谢产物分析等技术手段揭示了与产品功能间的关系,由此解析浙东特色腌制食品风味等形成的机理和提供微生物学证据,也为食品安全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可全面阐明浙东特色腌制食品产品质量形成本质,明确特定微生物的作用和意义,这对生产菌种的定向筛选、丰富传统发酵食品加工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该项目研究期间共完成研究论文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培养研究生8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微生态的传统四川泡菜风味品质形成机理

批准号:3117172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蒲彪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脂质光氧化反应解析传统腌腊鱼制品优良日晒风味的形成机制

批准号:3160150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顾赛麒
学科分类:C20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传统发酵酸面团微生物菌相结构解析及对馒头特征风味物质形成的调控机理

批准号:3137182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何国庆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传统固态发酵鱼风味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37182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夏文水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