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面组织再生能力差,愈合困难,而缺血是其发生的一重要原因,因此刺激创面血管新生,改善血运,增强组织再生能力,促进伤口愈合,成为慢性创面修复的一个研究重点。本项目应用兔耳缺血慢性创面模型,用经改造的具有高效感染能力和靶向表达能力的腺病毒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cell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研究其是否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增强组织细胞再生,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对慢性创面是否有保护作用,同时比较bFGF基因治疗和通过Alzet泵直接持续给药两种方法对创面愈合能力的影响。并检测组织细胞获得bFGF表达后细胞内Wnt / β-catenin信号转导的变化,重点关注促血管生长的相关因子在慢性创面的表达情况,研究bFGF改善创面血运、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为bFGF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研究构建了一种Ad5和Ad35的嵌合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F35,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bFGF),以Endothelin-1(ET-1)启动子控制bFGF在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靶向特异表达,建立了慢性缺血性创面的Ad5F35ET1-bFGF靶向基因治疗方法。细胞学实验发现,Ad5F35嵌合型腺病毒能够高效感染ET-1阳性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相对特异地表达bFGF,发挥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兔耳慢性缺血性创面模型实验中,我们进一步证实嵌合型重组腺病毒Ad5F35ET1-bFGF在兔耳创面表达高水平bFGF,能持续促进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以bFGF为目的基因的靶向基因治疗,将为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候选策略。.本项课题已按计划完成大部分研究任务。在本专业领域最高影响因子的SCI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PlastReconstr Surg. 2014 Aug;134:248e-56e,SCI影响因子3.535分)。参加第六届全军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做大会发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Mechanical vibration mitigates the decrease of bone quantity and bone quality of leptin receptor-deficient db/db mice by promoting bone formation and inhibiting bone resorption.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皮肤创面bFGF/VEGF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鹿茸对骨缺损愈合过程的影响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慢性创面内HIF-1α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Jagged1介导Wnt和Notch信号的"对话" 调控皮肤干细胞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