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和公共政策的角度,对中国工程女性技术发展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工程女性的发展中,以性别社会化约束的女性性别角色、工程学科文化和工厂文化约束的女性工作环境、社会变革约束的女性发展环境,是影响女性技术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而技术发展滞障是导致女性在工程领域发展停滞或流失的主要成因。本项目拟以工科女大学生和女工程师为对象,对我国工程女性性别社会化过程、教育和从业过程面临的工程文化,以及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社会环境进行描述,揭示这些因素对工程女性学业表现、技术自信、技术表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女性在教育、择业、晋升和流动中技术发展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在发现女性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上,构建中国工程女性技术发展理论模型。提出构建社会- - 教育- - 职业发展贯通的女性技术形成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建设平等、和谐现代化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在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性别社会化、工程文化、社会变迁对工程女性技术及发展机制的影响”(71173168)的资助下,从2011-2015年间对项目承担的各项任务进行了综合的、深入系统的研究。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女性的性别社会化及其对技术及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2. 工程的学科文化和工作场所文化对工程女性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3. 工程女性的技术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关系研究。4.改善性别社会化、工程文化、社会变革促进工程女性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获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基于超过5000名研究对象的综合研究,发现了个体背景、家庭因素对高中生毕业生选择理工科专业影响;探讨了女性在工程教育中的专业技能发展及;构建了我国工程教育的文化模型,探讨了工程场所文化特征及对工程女性的影响;探讨了专业角色自信、性别角色冲突对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的影响。发现了大学生专业坚持的性别模式。分析了个大学教育经历对大学生学习坚持行为和职业坚持意向的影响。发现了大学生“逃离”工科背后的教育因素。对不同类别高校的高年级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坚持进行了重点分析。首次对我国工程师的社会性别变量进行描述和测量,发现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并探讨了社会性别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构建了“工作热情”变量,并探索了技术热情对男女工程师家庭和职业关系中的调节作者。初步探索了工程师的工作沉迷问题。初步开发了工程师工作沉迷问卷,并完成了对近千名工程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工程师工作沉迷、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关系模式。. 本研究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程女性和工程师的样本库,涉及大学生专业技能数据库;工程学科文化数据库;大学生专业坚持数据库;工程师工作绩效数据库;工程师工作沉迷数据库等。. 上述研究的科学意义是:第一,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从联合国宪章到我国的社会政策,性别平等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本研究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从科学探索而言,本研究是国内首次考察工程女性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工程女性技术和职业成长心理和行为模式,探讨性别对工程女性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对知识边界扩展做出了贡献。第三,从应用价值而言,本研究可以为创新型国家战略需求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女性教育、择业和从业能力提高提供基础型依据,对社会政策制定意义重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不同孔隙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
生育水平、性别选择和女性发展:性别观念的视角
女性领导者的性别身份及其对下属认同的影响机制
干细胞技术复合组织工程原理治疗女性尿失禁的基础研究
低氧对组织工程肌腱形成成熟的影响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