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影响日益显现和备受关注,然而,生物适应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尚知之甚少。本项目以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爬行动物- - 乌龟(Chinemys reevisii)为对象,比较母体繁殖时间、性激素分泌和子代性比的种群间差异,应用温度操纵实验检测温度对母体繁殖时间、性激素分泌及子代性比的影响,分析母体和卵黄性激素与子代性比的关系及其分子作用机制,阐明繁殖周期改变及"环境温度-母体激素-卵黄激素-子代性比"两条TSD生理调节途径,揭示母体效应在种群性比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建立TSD龟鳖动物种群性比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新理论。
本项目开展乌龟(Chinemys reevisii)温度性别决定模式种群间比较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的研究。发现(1)海南养殖种群母体和卵黄的E2含量比上海种群高,而海南种群T含量则比上海种群低。(2)海南种群性别决定的基准温度为29 ℃,而上海种群性别决定的基准温度则稍低,为28.4 ℃。(3)实验室短期升温不影响子代性别与温度的关系。(4)较低温度(即雄性孵化温度)孵化胚胎的DMRT1和SOX9表达量高于在较高温度(即雌性孵化温度)下孵化的胚胎。但是,FOXL2的表达量随孵化温度的变化不明显。性别决定基因表达的种群间差异也不显著。(5)龟胚胎和幼体发育速率的热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龟胚胎能进行如成体“晒背”似的行为热调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卵黄激素水平可影响子代性别,但是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应对环境温度改变,母体能通过激素分配来主动调节后代性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海南睑虎温度决定性别的生理基础
多疣壁虎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适应意义
温度诱导中华鳖性别分化的关键基因鉴定及决定机制研究
DMRT1在鸡性别决定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