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可能是糖代谢异常的新危险因素,但关于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与糖代谢异常关系尚缺乏人群研究证据。本研究将在已获得的2589例蒙古族人群环境危险因素以及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等基线资料和血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人群基线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白介素-6、内皮素-1、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一氧化氮。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人群进行糖代谢异常的随访观察,寻找与糖代谢异常相关联的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探讨这些标志物以及这些标志物间、标志物与环境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本研究将为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糖尿病的病因学关系提供重要的人群证据,也将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研究目标:检验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E-选择素(E-selectin)、血管紧张素II(Ang II)、白介素-6(IL-6)、内皮素-1( 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方法:在已获得2589例蒙古族人群CRP、ICAM-1、E-Selectin和Ang II等基线资料和血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IL-6、ET-1、Hcy、vWF 和一氧化氮。对基线血糖正常人群进行糖代谢异常的随访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这些标志物对糖代谢异常发病的比值比。结果:1、在蒙古族人群中,自基线(2003)至2014年,糖代谢异常总的累积发病率为38.07%,发病密度为3498.2/10万人年。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8.92%,发病密度为819.7/10万人年;糖尿病前期累积发生率为29.15%,发病密度为2678.5/10万人年。2、传统危险因素中的年龄、中心性肥胖、BMI,收缩压、HOMA-IR、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与糖代谢异常发病相关联;超重与心率快(>=80 次/分)共存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危险。3、C-反应蛋白、ICAM-1和E-selectin与糖尿病的发病呈关联关系,与最低分位者相比,C-反应蛋白、ICAM-1和E-selectin最高分位者发生糖尿病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72(1.06-2.78), 2.18(1.41-3.36)和2.03(1.31-3.15)。这些标志物水平升高的聚集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联,与没有任何一个标志物水平升高者相比,有3个或3个以上的标志物水平升高者,发生糖尿病的比值比为1.97 (1.04-3.74)。vWF水平升高可能与糖尿病相关联,vWF最高分位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最低分位者的1.68(0.97-2.93)倍。结论:蒙古族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危险相关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标志和风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胎儿生长模式与3岁儿童肥胖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早期发育环境与糖代谢异常关系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减盐干预下24小时尿钠水平变化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